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原学、影像学及免疫学特点,总结早期临床识别和干预对PIBO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09.01~2011.11.31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PIBO的患儿25例。收集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体征、既往治疗、湿疹史、家族过敏史等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等检测,行胸部X-RAY和HRCT检查。部分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给予抗感染、激素、大环内酯类等治疗。定期门诊复查,记录其咳喘情况。6月后复查胸部HRCT。结果 25例患儿诊断PIBO时年龄6月~3岁,以6月~1岁最多。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所有患儿均有反复咳喘,持续7~17周,双肺均可闻及喘鸣音,23例闻及痰鸣音,6例闻及水泡音。25例均在院外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哮喘"反复输液。15例有湿疹史。12例有家族过敏史。病原方面肺炎支原体感染8例,腺病毒感染7例,肺炎链球菌感染4例,乙型流感病毒、曲霉菌感染各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各1例,4例未查到明确病原。其中7例为2种或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胸部HRCT显示双肺斑片状或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25例,马赛克灌注征22例,伴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肺实变各3例,伴胸腔积液2例,伴胸膜增厚5例。6月后复查胸部HRCT,1例磨玻璃影及马赛克灌注征较诊断PIBO时范围增大、病变更明显,9例范围减小、病变减轻,15例无明显变化。免疫方面以CD8升高为主,19例。6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儿均未发现气道结构异常或异物,灌洗治疗后4例症状和体征减轻。出院3月后复查,20例仅在呼吸道感染或剧烈活动时才有咳喘,且每次持续时间缩短,其中4例治疗51.20±5.46天后咳喘消失。4例咳喘减轻不明显,受凉或轻微活动时即可再次出现。1例在治疗2月后自行停药。6月后随访,24例治疗后平时无咳喘,其中7例经治疗124.32±40.78天后咳喘消失。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感染是儿童PIBO的主要病因;PIBO患儿的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或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马赛克灌注征;婴幼儿免疫功能的不完善、个人湿疹史及家族过敏史可能是导致PIBO的危险因素;早期临床识别和治疗能显著减轻PIBO患儿的反复咳喘,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PIBO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