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中的蛋白质差异,以期发现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中的诊断标志物.方法:采用二向电泳、图象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正常人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中的蛋白质.结果:正常和冠心病血瘀证血浆病人的双向电泳凝胶上的蛋白质点的个数分别为256±11,273±12.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6个蛋白质上调,其中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Ig alpha-l chain 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beta chain precursor),粒酶(Granzyme C),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CD44SP.讨论: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产生的一种黏附蛋白,可以被血小板α颗粒摄取并储存<[7]>.纤维蛋白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即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起侵入动脉壁,它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和纤溶活性.纤维蛋白原通过其在血小板上的配体GpⅡb/Ⅲa使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与单核细胞的黏附,促进炎症和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另一重要功能是通过其r3序列结合到ICAM1并调整ICAM1依赖性黏附,作为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间必需的桥连子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害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和AS患者血中表达增高,并且其表达量随临床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除了参与凝血过程外,还刺激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促进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粘稠度改变.认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动脉内壁的沉积可能先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在冠心病的发展中,特别是早期其作用可能比低密度脂蛋白更重要.粒酶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颗粒,在冠心病中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加重内皮损伤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粒酶的水平升高.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粒酶有望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中的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