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我国和越南10个类群的石磺科贝类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和16S rRNA两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在获得的91个COI序列和99个16S rRNA序列中分别检测出47个单倍型,2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30个单倍型,1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石磺科贝类各类群的碱基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现象,结合形态学分析的结果,显示利用
【机 构】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我国和越南10个类群的石磺科贝类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和16S rRNA两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在获得的91个COI序列和99个16S rRNA序列中分别检测出47个单倍型,2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30个单倍型,1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石磺科贝类各类群的碱基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现象,结合形态学分析的结果,显示利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可以将样品初步分为4个属:1)江浙沪为Onchidium struma nom.nud或Onchidium sp.Jiang-Zhe-Hu,海南桔黄(HNJ)为Onchidium sp.Hainan Orange;2)福建硬黑(Platevindex sp.Fujian)和海南硬黑Platevindexsp.Hainan Hard-bodied);3)福建软红(Paraoncidium sp.)和海南软红(Paraoncidium sp.Hainan);4)福建蓝紫(Peronia sp.Fujian)、海南蓝紫(Peronia sp.Hainan)和越南蓝紫;相比较于16S rRNA基因,线粒体COI基因只可用来揭示部分类群的遗传分化和分类情况,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类群的分类研究,存在一定缺陷.
其他文献
养殖经验表明奥尼鱼雄性率与亲本的纯度有着很大关系,因此,筛选区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分子标记在生产上有着实用意义。本文分离了奥利亚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成肌分化抗原基因(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gene,MyoD),发现两种罗非鱼的两个内含子部分存在差异。根据内含子2的
于2009年5月9日-6月27日在东港市阗资水产有限公司所属滨海池塘(面积约0.2hm2)进行口虾蛄生态育苗试验.共投放卵巢发育饱满的亲虾530只,平均体长为11.83cm,性腺指数为13.5%~14.7%.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及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光照、底质、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自5月13日亲虾开始陆续产卵,孵化后的虾蛄幼体在盐度(23±3)、温度19 ~
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药源性水生动物.本文对山东省微山湖产宽体金线蛭的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宽体金线蛭体组成中水分、粗蛋白、总脂肪、灰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85.605%、11.237%、0.974%、0.766%和1.421%.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到宽体金线蛭的体组织中总氨基酸含量为614.58 mg/g干样品,Glu,Asp,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结构较为复杂,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本文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GPX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38 bp,包括5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91 bp,3端非翻
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建鲤自交子代和建鲤♀×黑龙江野鲤♂杂交子代经45 d的网箱养殖后,对3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研究由于杂交而产生的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杂交子代水分的含量低于两自交群体,粗蛋白的含量高于两自交群体,粗脂肪的含量显著低于建鲤自交子代而高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杂交子代氨基酸总量相对于建鲤自交子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杂交子代的WEAA/WTAA和WEAA/WN
以鲫肌肉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鱼肉中伊维菌素的药物残留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鲫肌肉中的伊维菌素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水(4∶1)混合液溶解,正己烷去脂,离心后取下清液,进样20 μL进行-HPLC分析.本方法考察了提取剂、柱温和流动相的影响,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柱温25℃和甲醇-水(90∶10)作为流动相的优化条件.方法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对池塘养殖三角帆蚌从稚蚌发育至4龄蚌的性腺发育及生殖周期进行了研究。对性腺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可分为性腺形成分化期、性腺增殖期、性腺生长期和性腺成熟期4个时期。三角帆蚌发育至6月龄时在性腺部位出现滤泡,表明此时性腺开始形成;三角帆蚌发育至11 ~ 12月龄滤泡内出现雌雄原始生殖细胞,雌雄可辨,表明此时三角帆蚌性腺开始分化;三角帆蚌发育至35月龄滤泡内生殖细胞能发育成
采用磁珠富集法,利用生物素标记的(GT) 15寡核苷酸探针从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基因组DNA的Sau3 A1酶切的250~1 000 bp片段中筛选微卫星序列.洗脱的杂交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构建富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后,通过菌液PCR筛选检测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在筛选的50个菌落中,得到37条非冗余序列包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次的微卫星位点,阳性克隆率为7
对中国主要淡水湖泊三角帆蚌5个野生群体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得到473bp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现插入/缺失突变的核苷酸位点。检测到了3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共7种单倍型。鄱阳湖群体的222(C→G3)和325(A→G)位点,太湖群体的233(A→G)位点,巢湖群体的40(A→G),138(A→T)和294(C→T)位点,洪泽湖群体的241(A→C)位点的变异可以作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本文就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酶及酶的抑制活性分别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