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剂量曝光控制在冠脉CTA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优化扫描方式,减少放射剂量的同时保证优质图像。方法随机搜集本院冠脉CTA病例40例,分为高心律组(心率大于75次/分,小于100次/分)低心律组(小于75次/分)。结果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管电压,管电流在前瞻性扫描方式中,在定位像时通过观察心脏的大小,来适当调整FOV,因冠状动脉图像是通过采集多次心动周期在后期融合成一副完整图像,所以采集次数的减少可减少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腰椎侧位、双斜位站立位拍摄的优势;方法 通过腰椎侧位、双斜位站立位拍摄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腰椎站立位摄影,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成功率高,废片率下降,既方便了操作者也方便了患者;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腰椎采用站立位拍摄优于常规方法。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脑梗塞的CT能谱成像特征,期望为早期脑缺血的能谱CT成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探讨CT能谱成像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不同时期发病脑梗塞患者的能谱CT平扫影像资料,按发病1天、3天、7天、15天及脑软化进行分类,分别在最佳单能量图像上测量梗塞、软化区与对侧相对正常区域的单能量CT值、血(碘)、碘(水)及水(碘)基物质值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拟合不同发
目的 探讨CTA对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对6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患者行头部、头颈部CTA检查及MRI检查。结果 6例患者中,4例为永存三叉动脉(PTA),1例为永存舌下动脉(PHA),1例为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IA)。
目的 探讨上腹部CT增强扫描时,身高(HT)、全体重(TBW)、体重指数(BMI)、去脂肪体重(LBW)、体表面积(BSA)和血容量(BV)与主动脉和肝脏强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113名广东地区成年患者构成本研究群体,患者平均年龄55.6岁,男性60例,女性53例.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
目的 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从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来看,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在1%-3%之间。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确定侧弯度数,无论进行肢具治疗还是手术矫形治疗,临床医师都希望在一张X线片上能够观察到一张完整的脊柱全长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心脏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11月经我院MSCT诊断的室间隔膜部瘤患者2例;结果 MSCT扫描速度快,并且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表面重建等,可以非常清楚、直观的显示瘤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是诊断室间隔膜部瘤重要的检查手段。
目的 采用基于静息态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种子点功能连接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定量参数,分析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e,TAI)患者左右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及胼胝体结构改变,为理解TAI患者伤后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病理生理学证据。
目的 通过制定并应用标准化的综合护理措施,减少造影剂血管外渗出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方法 1.经过原因分析,找 出造影剂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造影剂理化因素;患者因素:血管条件差;护士因素:血管选择不当、穿刺技术欠佳、预注射不规范等.
目的 探讨螺旋CT中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eplanarreformation,MPR)特点及其所重建血管的图像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搜集50例正常者,利用MPR技术,25例头颅血管成像,25例腹部血管成像。结果颅内动脉可清晰显示至第4级分支,腹主动脉属支可清晰显示至第5级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