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大暴雨水汽收支和微物理过程数值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使用WRF模式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较好的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此次暴雨过程的形势演变和水汽条件,并分别计算了暴雨发生过程中北京全市范围内的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大气可降水量和空中各相态水物质的量值、分布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为更好地分析暴雨发生前后的水汽条件变化,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供些依据。这次降水主要受高空槽、低空低涡和地面切变线的影响;有东南、西南两条水汽输送通道;计算区域上空水汽收支与地面雨强对应很好,中低层持续而强烈的水汽净输入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北京各站点大气可降水量普遍超过历史极值,反映了降水的极端性;降水发展不同阶段,云内微物理过程存在差异,降水初期以暖雨为主,降水量不大,之后冷雨过程增强,降水迅速增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的无云条件下的CALIPSO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分布,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为沙尘发生频率高值区,前者的沙尘发生频率总比后者大.中国地区的沙尘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冬沙尘传输距离远影响范围大,而夏秋的沙尘传输则受到限制,这主要受季节变化的风场影响.另外,沙尘跨洋传输主要发生在春冬季,塔里木盆地的沙尘则春夏爬升高原.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塔克拉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950-1960年代,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霾日非常少,1970年代开始增多,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并形成几个霾日集中区,比较明显的是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
本文利用1961-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3h-次、1°×1°大气强迫场数据驱动陆面过程模式CLM4.0(Common Land Model)对黄河源区土壤湿度进行了模式试验,修改了陆面数据中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质地两个决定土壤湿度水热特性的物理量,利用玛曲土壤湿度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与荷兰自由大学AMSR-E土壤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LM4.0能够较好的模拟黄河源区土壤湿度的空间分
云在环境和气候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地球辐射收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成员,也是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随着越来越多先进的气象卫星平台(如Aqua卫星)和仪器投入使用,利用多通道多仪器的联合观测可以对云的宏观和微观参数进行更精确的反演研究.本论文利用CPR探测结果对CPR反演云顶高度的两种算法(雷达反射率方法和云层检测方法)进行了考察,并对地表回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雷达反射率方法在阈值选为25dB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C卫星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地面逐小时雨量资料等,对2012年4月24-25日影响河北的一次降水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飞机探测资料重点对飞行探测区域邢台的云层进行了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以期刘该类云系的作业设计和人工增雨的播云实施提供帮助。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为春季冷锋天气过程,降水量、降水范围较大,但由于空域及飞行条件限制,选择的飞行时段飞行区域云层较弱,邢台上
本文采用分辨率为1km的MODIS土地利用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使用NCEP的FNL资料作为模式的初始边界条件,对2006年8月11日08时-13日08时太湖地区的一次湖陆风过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风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湖风在黎明前开始出现,日出后迅速增强,在午后成熟;湖风与陆风在傍晚相互转换,夜间陆风占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辐射,以及边界层高度
2013年3月9日,黑龙江省迎来一次大范围的降雪过程,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这次有利的天气形势,根据七台河地区缺水的情况,针对七台河水库进行飞机增雪作业.本次作业是继我省冬季开展飞机增雪作业试飞行后,首次实施增雪作业,作业后降雪量级达到中雪程度,作业效果较好.本文从天气形势及雷达回波方面对本次人工增雪作业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冬季飞机增雪作业的条件及作业时机的选择.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沙漠过渡带与沙漠腹地总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漠腹地(塔中)总辐射年总量高于沙漠过渡带(肖塘)和胡杨林过渡带(哈德),年总量分别为6515.0MJ·m-2、5666.4MJ·m-2和5774.5MJ·m-2.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幅度,塔中高于肖塘和哈德,肖塘与哈德相近;三个观测点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塔中月总量最大值出现
本文通过利用全球大气模式CAM5.1模拟研究了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地表和大气顶的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及其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黑碳气溶胶在中国地区的直接辐射效应,得到了黑碳对中国地区温度、气压、风场和气压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在中国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以及长江流域.黑碳气溶胶在全天空下大气顶的辐射强迫值四季都是正的,其光学厚度的大小和分布、在地表和大气顶的
本文利用美国南部大平原观测站的低云飞机观测资料,在均匀/非均匀夹卷混合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夹卷混合过程.微物理方面,在5个个例16次穿云过程中,有13次穿云过程主要受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过程的影响,体积平均半径变化较小,而数浓度变化较大.动力方面,本文引入了一个新的无量纲数(过渡尺度数).过渡尺度数越大,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发生的概率越大,主要受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影响的穿云过程具有最大的过渡尺度数.热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