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医僧心禅事迹考略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僧侣心禅,精于医术.其在普陀山出家,苦心学医十余年.后至宁波、杭州一带行医,求诊者众多,颇有奇效,遂以医闻名.1890年,他将多年临证经验与医案汇集成册,刊刻出版《一得集》.本文尝试基于此书所载,对心禅的生平事迹作一简略考证.
其他文献
《幼科推拿秘书》由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其子骆民新抄订.全书共五卷,是清代推拿手法体系最完整的小儿推拿学专著.本书成书于1691年,书中附录祝由方颇具争议.但瑕不掩瑜,本书可谓同时代小儿推拿专著之精品,可以让了解清代民间儿科医学诊疗特色和民俗医疗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的:以刘老脾胃学说思想为指导,通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和聚类规则对刘炳凡研究员的病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初步探索刘炳凡老的诊治辨证思路与用药处方规律,为建立刘炳凡老病-症-证-脾胃诊治数据系统打下基础.方法:选取刘炳凡研究员生前有效病案为例,将病案中症状、体征、辨证、治法、方药分别将数据输入excel2007,通过关联及聚类初步归纳出四个诊治数据仓库:证脉相关;病证相关;病证治法相关;证与方药
"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中医文献中蕴含的"治未病"理念对中医临床思维影响加以探讨,结合临床诊疗中的具体应用思路,旨在说明治未病理念对中医临床活动中有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学问题,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挖掘中医药文献中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活动中的积极推广,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是《灵枢》对腧穴的经典定义.其中,"神气"、"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是理解腧穴本意的关键.现从《说文解字》对这些核心字词的本义解读出发,结合中医理论,将腧穴的内涵要义概括为四个"特",即气化如神的本质特征,动而不静的功能特性,可诊可疗的临床特色,三维立体的结构特点.从中也启示,腧穴的形体结构不是关键,核心是其中的气机变化.灸刺之道,"必中气穴
梳理"厥心痛"一词的内涵,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黄帝内经》四部英译本对于"厥心痛"的翻译.为目前中医术语标准化提供借鉴,希冀为中医药典籍的对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针灸大成》是一部针灸学术界公认的、明以前的针灸学术总结,对后世针灸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通过明代中医药学术发展概况、明代针灸学术发展概况、《针灸大成》的学术背景三个方面,将视野放在明代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来考证《针灸大成》的成书背景.
张仲景根据水气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证候,概括出"气分""血分""水分"的不同病证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本文以《金匮要略》中水气病作为切入点,探讨从气分和血分论治糖尿病肾病.气对津液的推动无力或受阻,可导津液运行不畅而内生湿、痰、水.因气机受阻所致者,治疗当调达气机,因势利导.对气虚推动津液无力者可重用补气药益气以助托化痰湿.病理状态下,痰凝、湿阻、水停可致血瘀,瘀血可化生水、湿、痰.故治疗糖
笔者通过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淳于意"牡疝案"考辨,认为案中"牡疝"病名与《内经》所载的"心疝",无论从脉象、病位、症状上都比较相似,两者同为秦汉时期医学文献,故可互相印证.而中医古文献中所指的"心"并非仅仅包含现代西医学"心脏"概念,而是泛指心胸及上腹部位."疝"也非同于宋代以后的中医疝病(小肠气),而是指气机逆乱,气从心腹上下攻冲、或高出皮肤的一些疼痛性疾病,其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肝脾病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明代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本文对现存《永乐大典》医学文献中著录情况不详、著者生平时代不明的十一部古医籍作了详细考证,希望可以补充中医古医籍及医学史资料.
黄楚九(1872-1931),又名黄承乾,字磋玖,浙江余姚人.是上世纪初上海实业界的著名人物.现存《丹方集异》为黄楚九主编之医药广告手册.然全书四卷,涉及内、外、儿科以及急救,内容实用,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同时,书中包含了黄氏生前的一些个人信息,对准确了解黄楚九生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