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方法研究--以陕西省杏子沟流域为例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杏子沟流域为例,通过对影响土壤侵蚀地形、植被因子的研究,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在地形信息的获取方面,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出地形坡度、坡向、相对高度等要素;在植被覆盖度的提取中,采用遥感技术与非遥感手段,分析了植被类型对土壤覆被变化的指示作用。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式,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差异,计算了土壤侵蚀总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以厦门市为例,应用绝对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两个概念,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得出厦门市开发区绝对集约分值和相对集约分值,从而揭示厦门市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湖里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集美、同安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海沧水平居中。
为探讨土地资源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问题。采用实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的价值量非常大,在众多城市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伊春的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是获得生态补偿城市,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就必须合理确定土地生态补偿标准,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
选择建设用地扩展变化差异大的若干时间点作为研究剖面,计算各类建设用地景观指数及分维数,研究在剧烈的人为因素影响控制下建设用地景观的变化,从时空动态的角度分析影响建设用地景观变化的直接因素。结果表明:城市规划对各类型的建设用地影响力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对城镇建设用地的调控能力各异;独立工矿用地受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大;农村居民用地处于自发的发展状态,但越来越受到来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过程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宜兴城市扩张过程对土壤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的扩张过程是引起土壤景观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城市的扩张不仅引起土壤资源面积的减少和土壤类型的消失,而且分割了土壤单元的连续性,增大了土壤单元的破碎度等;随着快速的城市扩张,土壤资源损失严重,研究区内8种土壤类型存在消失的风险;土壤景观格
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环境恶化的顶级形态,我国西南的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石漠化恶化趋势明显。位于滇东南地区的西畴县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贫困县,长期以来受石漠化的影响,导致区域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质量明显降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该县石漠化综合整治的措施,以推进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
中东铁路建筑群是19世纪末修筑中东铁路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属于工业遗产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更新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章在对中东铁路建筑群的地理位置、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其旅游价值,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明确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以生长极理论为基础,并应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对杭州市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在对珠海市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后备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耕地资源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进一步提出统筹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实行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六盘山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部,由于遭受生态破坏而成为有名的经济贫困区。本文通过选取反映土地演化的关键代表性时段1990-2000年,通过遥感数据集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生态退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将信息图谱技术应用于LUCC分析研究之中。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是该区生态恶化与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十年间,盲目耕地开垦与草地面积迅速破坏加剧了该区的生态与经济贫
本文以绩溪县统计年鉴和绩溪县土地资源详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绩溪县耕地资源的驱动力,验证其与人口、经济、政策和土地生产力的相关性,从而进行耕地资源变化预测分析,并提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