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技术在高校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新探--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下全国高等院校需要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为时代背景,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理念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释了将团体辅导作为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技术贯穿课程始终的新颖教学模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一书,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和探索的结晶体现。
其他文献
实验一采用Stroop范式,通过控制错误反应与错误后反应的匹配程度和RSI(Response stimulus inter val)时间,来探讨错误后冲突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实验二以N2做指标,对错误后试次的冲突程度进行度量。结果发现:当前一试次的错误反应与当前试次的反应重复时,冲突程度减小,PES(post-error slowing)减小;错误后冲突程度与RSI相关,RSI越大,错误后试次的冲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不仅要学会冲突的监测,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监测到冲突后进行冲突的控制。在三项实验中,我们采用Stroop实验范式,通过前测一练习一后测的实验设计在行为水平上探讨了冲突控制的策略选择。结果如下:(1)实验一中前后测为汉字阅读任务,练习为不一致Stroop刺激的颜色命名任务,结果表明,"白色中性字阅读"任务在在前后测中没有显著差异;(2)实验二的练习任务同实验一,前后测改为颜色
Beauchamp和Martin等人提出在颞叶外侧皮层后部的两个脑区分别负责不同类型运动知识的加工,其中颞上沟负责生物运动知识的加工,而颞中回负责机械运动知识的加工。为了检验上述假说,我们在fMRI实验中考察了3类动词在颞叶外侧的激活模式,它们分别是:描述生物运动的动词(例如:行走)、描述机械运动的动词(例如:旋转)和描述无运动事件的动词(例如:腐烂)。同时,为了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我们还考察了3
真实场景中物体知觉和背景知觉的相互影响存在着功能独立模型和交互作用模型的争论。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空间频率这一关键变量,通过三个实验,采用直接命名任务,探讨真实场景中背景知觉和物体知觉之间的关系,共有96名本科生参加实验。其中实验一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场景一致性和空间频率对背景知觉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考察场景一致性和空间频率对物体知觉的影响,实验三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要
近期的研究报告表明熟悉面孔与不熟悉面孔在ERP上的分离.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面孔熟悉性获得的神经机制.持续三天以被试内设计的学习阶段,被试通过学习-再认范式,经由三种方式熟悉三组陌生面孔.前两组分别识记名字和职业两种语义信息,后一组只识记面孔本身.第四天,当被试完成一个熟悉性辨别任务时,记录其ERP.实验结果发现:(1)早成分P2、N250敏感于面孔的熟悉性;(2)以往的研究者报告,在重复呈现条件下,
线性视觉轨迹(LOT)理论认为,接球者主要是通过保持tanα/ tanβ(α,β为凝视球的视线与地面所呈的角)不变,转换时间和空间信息使视觉轨迹呈线性,以此选择正确接球的路径。本文选取排球队员(有丰富接球经验但缺乏运动轨迹知识n=17)和物理教师(缺乏接球经验但有丰富运动轨迹知识n=14)为实验对象,在三种外显提示(缺乏外显提示、不完全外显提示、完全外显提示)条件下,对视角线索的判断及接球准确率的
Wheastone-Panum极限情况通常泛指,呈现到一只眼中的两个线型特征与呈现到另一只眼中的单个线型特征,在合并后被知觉为特征间有深度的现象。但是迄今不能解释,同样在小视差下,为什么对于Wh eastone-Panum极限情况中Gillam创建的弧线刺激构型,实验结果都支持双重融合的观点,被试均报告一只眼中的两个特征与另一只眼中的单个特征均发生了融合;但是,对于Frisby创建的波线刺激构型,
催眠后暗示是指在催眠过程结束之后,被试会去完成在催眠过程中给予的暗示,但却记不起来曾经被告知这么做.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来着重探讨催眠后暗示对Stroop冲突效应的抑制作用.使用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对121名大学生进行催眠感受性测试,得到高暗示性被试2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6人,平均得分
儿童在词汇学习任务中表现出的形状偏好这一现象在先前大量的行为研究中已得到普遍验证。然而,关于这一现象的脑机制却并不清楚。本研究的实验一使用有颜色的不规则几何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重复了前人的行为研究结果。
以往关于聋人视觉任务研究表明聋人的背侧视觉通路和听力正常人有差异,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腹侧视觉通路是否改变的研究。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目标物体在自我参照系统和外部参照系统中的位置和物体呈现的远近,要求聋人和听力正常控制组被试以这两种不同的参照系统做出判断,来研究早期听力丧失后空间表征的变化。物体在上述两种参照系统中的位置表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种差异性反应的正是两种参照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