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老年人体力活动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可变因素之一,但现有研究有关两者之间关联强度的证据尚不一致。且本土化的大样本研究尚少及缺少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和针对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生命质量关系的深入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控制主要混杂因素的基础让,分析老年人体力活动总体水平及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生命质量之间的量效关系,为进一步明确老年人体力活动总体水平及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提供新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市3个社区选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分别为年龄≥60岁、在当地社区居住时间超过5年以上且愿意参加本研究和在最近一个月内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相关体力活动者。本研究共获得105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完整数据。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有慢性病等)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体力活动用老年人专用体力活动问卷(The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Elderly,PASE)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职业性、家务性、及休闲活动3类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按频率和项目类别加权计分:依据老年人回忆的活动频率(一星期几天)×活动时间(每天几个小时)÷7×各项活动加权。各项目得分加和得体力活动总分(取值范围为0-360分)。得分越高,表示体力活动量越大。生命质量的测量采用SF-36量表。该量表共36个条目,包括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8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问题,共35个条目;另外还有一项健康变化自评(HT)条目。八个维度分二类归于两个综合测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内容综合测量(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经因子分析,八个维度可以得到两个因子(生理因子和心理因子)。两个综合测量的计算公式为:PCS=(各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对应各维度的生理因子得分)×10+50,MCS=(各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对应各维度的生理因子得分)×10+50。对SF-36的各维度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3、0.92、0.85、0.69、0.70、0.83、0.88和0.68,值均大于或接近0.70。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评价显示,因子分析产生的公因子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力活动与生命质量之间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在105名有效样本中,男42人,占40%,女63人,占60%。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8岁,年龄中位数为70岁,四分位间距为15岁。老年人体力活动总分平均数为176.6,标准差为111.9。其中男性体力活动总分平均数为141.3,标准差为95.6;女性体力活动总分平均数为200.2,标准差为116.5。老年人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之间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且关联呈线性(P<0.05)。体力活动总体水平每增加1分,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增加0.03分。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之间仍存在关联(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进一步分析不同体力活动类型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发现(由于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从事职业性体力活动从事人数较少(分别只有5人和8人),本研究不进行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与生命质量的量效关系分析),家务性体力活动和休闲性体力活动均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呈正向关联(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20)。体力活动与心理内容综合测量之间无量效关系(P>0.05)。研究结论:老年人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与生理健康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不同体力活动类型中,家务性体力活动与生理健康的关联比休闲性体力活动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更强。而老年人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无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人运动处方中应该同时关注家务性和休闲性体力活动量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