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西藏昌都地区吉塘岩群变质作用总体是在低压环境中进行,大体沿着蓝晶石与红柱石等变线的下方前进。从很低温变质开始,逐渐进入绿泥石、白云母语铁铝榴石、黑云母、红柱石的等变线。然后达到铁铝榴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共生线(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出现),再进入绿泥石、白云母与十字石、黑云母等变线(十字石的出现)。穿过红柱石与矽线石的等变线(岩石中出现矽线石)。再进入白云石、与透辉石、方解石的等变线。又进入镁铝榴
【机 构】
: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 西藏地勘局区域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西藏昌都地区吉塘岩群变质作用总体是在低压环境中进行,大体沿着蓝晶石与红柱石等变线的下方前进。从很低温变质开始,逐渐进入绿泥石、白云母语铁铝榴石、黑云母、红柱石的等变线。然后达到铁铝榴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共生线(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出现),再进入绿泥石、白云母与十字石、黑云母等变线(十字石的出现)。穿过红柱石与矽线石的等变线(岩石中出现矽线石)。再进入白云石、与透辉石、方解石的等变线。又进入镁铝榴石与透辉石的共生线。可能最后进入矽线石、钾长石的共生线。此时,变质作用达到高峰,温度650~700℃,然后逐渐降温。
其他文献
针对盆地进入中高成熟阶段后老区整体复查的必要性,该文从大民屯凹陷的实际地质情况出发,将动、静态资料与近年来勘探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从构造、储层、井资料、横向对比、综合研究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老区整体复查的技术方法。并从近年来在滚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于实现老区的扩展找边界、内部找新层、周边找新块、新带找发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发育多类型岩性圈闭,因其多物源多期次砂体相互叠置,储层不易预测。本文从地震属性入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特征,利用属性分析技术,选取合适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主要针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两个地区三个储层的沉积特征,通过层位属性、剖面属性和数据体属性等三种不同提取方式的属性技术分析,结合地质资料,预测储层在平面及空间的展布特征,为合理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
孔南地区孔二段受沧东断层、徐西断层等活动的影响,地层遭受强烈的改造,为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后生盆地”,原型盆地与残留盆地的边界差异很大,残留盆地明显缩小。首先通过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结合,并对应孔二段岩相古地理背景,确定了孔二段残留盆地边界。然后应用碎屑岩矿物成熟度系数、碎屑重矿物稳定系数和泛克里金法三种方法对孔二段进行了原型盆地边界恢复。通过三种方法恢复结果的对比,结合岩相古地理背景确定最终原型
针对制约深南构造带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并选用适应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精细解释技术、测井评价技术、定向井钻探等相关技术,并充分应用地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以滚动式勘探开发为显著特点的、以突破低勘探开发区评价和寻找较整装油藏为目的的滚动勘探开发实施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方法,应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通过开展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塔北英买力低凸起YM1、YM2奥陶系油藏充注期次和主成藏期。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共发育4类烃类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热演化史确定早、晚两期充注过程分别对应于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结合邻区海相烃源岩及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推测英买力低凸起区海相原油可
本文观测罗源湾悬浮颗粒物来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悬浮颗粒物主要由两个来源,一个是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另外一个是湾外悬浮颗粒物的输入,其中湾外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闽江入海物质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沿黄岐半岛进入罗源湾;冬季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湾外输运,海底沉积物再悬浮来源较夏季小,海外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浙闽沿岸入海物质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向南运输过程中与湾内水体交换时带入,是海内悬浮颗粒物的主要
本文通过对太湖东岸SZ03孔古植被孢粉组合特征的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本区更新世早期气候表现为暖湿-暖相对湿-冷干的过程;更新世中期气候环境开始出现显著的波动,经历了相对冷干(IV-ii亚带)-冷湿(IV-ii亚带)-较暖湿(IV-iii亚带)-暖湿(IV-iv亚带)-较暖湿(IV-v亚带)的气候波动,但生态环境依然较好;2)更新世晚期表现出气候环境显著的波动,温度和降水有所下降。稳定出现且浓度
本文应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大别造山带北部(北大别)漫水河地区混合岩进行了矿物化学、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识别出了三叠纪变质作用和两期混合岩化作用。
本文从划分方案、时空分布特征及研究方法三方面系统总结了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如下:1)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属于极低级变质作用得到共识,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下限和上限温度仍存在争议,特别是关于蓝片岩相是否归属极低级变质作用的问题,以期在今后更深入的工作中能够得到统一认识。2)我国现已发现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多发生于元古代和中生代,古生代较少,其它时代暂无;广泛分布于拉伸沉积盆地和裂陷槽,少数分布
本文对麻粒岩化基性岩脉及其围岩的基性麻粒岩进行了U-Pb,Sm-Nd和40Ar/39Ar定年。由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基性麻粒岩的原岩侵位时代约为2500Ma,变质时代散布在2500~2430Ma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