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根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小学新生1869.04万人,比上年增加1.74万人;在校生10561.24万人,比上年增加221.98万人,增长2.15%。在小学活动场地面积方面,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相比上年有所增加,但学校活动场地面积的扩张速度较为有限,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不足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地处市区的小学,地理位置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十分昂贵,学校场地面积较为紧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通过对城区多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扰,尤其是口碑较好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人数逐年攀升,导致学校学生数量的压力增加。这不仅体现在大课间活动无法有序、丰富的开展,还由于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意识较差,导致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本研究创新设计了"区队化"大课间活动方案,以有效解决学校学生数量与学校面积配比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为设计基础,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发展目标融入大课间活动的设计理念中,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和能力培养。虽大课间活动只是学校体育的其中一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能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但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育人培养起到的最大促进作用,提升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影响的深度和价值,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力量。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逻辑分析法对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管理办法、活动内容、效果评价四方面进行设计,并将小学"区队化"大课间活动方案与石家庄市西苑小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践经验对理论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并证明其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实施大课间前后学生的情感、态度、运动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区队化"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1."区队化"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原则、场地优化配置原则和年级混合组队原则、趣味性与多样性原则以及安全性与秩序性原则。2."区队化"大课间活动结合西苑小学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组织形式、常规管理、活动内容、评价效果四方面进行设计。组织形式设计主要包括对场地的整合与分区的介绍、年级混合组队的介绍、场地与队伍匹配原则的介绍;常规管理设计包括检查人员规则、通行线路规则、定期开展大课间赛;活动形式与内容设计包括大课间活动形式的介绍和内容设计的介绍,在内容设计的研究中分为了室内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室外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学生的感受卡自评和教师访谈评价。3.在"区队化"大课间实施前后对学生感受卡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喜爱度、期待度、承担职务机会这三方面的认知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学生对其他选项的态度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学生心率的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学生的平均心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最高心率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区队化"大课间活动实施第八周后通过访谈法得出"区队化"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校场地的利用率,学生在校园内的通行秩序性增强、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研究结论:1."区队化"大课间活动模式是解决场地小、学生多的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方案。2.石家庄市西苑小学的案例实施证明了"区队化"大课间活动模式可行。3."区队化"大课间活动模式重视对学生教育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校园秩序与校园安全的营造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