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首位,约占60%~70%。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因其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是一种乳腺结构不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 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与复旧不完全,导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变化。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失疏泄,冲任失调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乳癖。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中藏经》,癖同义于痞,《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中均有“痞”的记载。《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痞。又云:“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伤寒论》中:“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人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明代《外科正宗》描述颇详:“乳癖乃乳肿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作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说明乳癖是患于乳中隐僻之处的结核或痞块。《医宗必读》注释:“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痞者癖也,痞是形容气机不畅,指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胀满疼痛,症情时轻时剧,疼痛时隐时现,这和乳癖的临床表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