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应用环孢素(CsA)的群体药动学(PPK)的模型,促进合理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积极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回顾性收集58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887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TDM)数据。患者在移植的不同时期先后采用间断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及口服三种不同的给药途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考察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给药途径,血细胞比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术后时间以及合并用药(伏立康唑、苯妥英钠、伊曲康唑)对Cs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体表面积,给药途径及术后天数是对清除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给药途径也是对表观分布容积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最终群体药代学参数CL=31.0 L·h-1,V=192 L。模型公式为:CL=31.0*(BSA/1.59)0.761*(ROUT)*(POD),静脉滴注时ROUT等于1.91,口服时ROUT等于1。术后0到10,11到20,21到30及大于30天,POD分别等于0.818,0.753,0.539和0.509。V=192*(ROUT),间断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和口服时ROUT分别等于4.10,3.63和1。结论在制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的给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体表面积,给药途径以及术后天数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