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对“乙草胺”事件的思考

来源 :中国第八次草莓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因食用农产品而造成的人员健康损害或伤亡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既联系生产源头,又连接消费终端,既关系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也关系城乡居民生活与健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也是涉及经济贸易、关乎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稳定发展.2015年发生的"乙草胺"事件,引起了市民们对草莓安全的恐慌、北京市乃至全国草莓出现滞销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京郊日光温室草莓适宜的采收时间,以草莓"圣诞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时间对草莓果实失重率、硬度、糖度、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贮藏12d后,6个采收处理的失重率分别为4.87%、4.64%、5.37%、4.04%、6.94%、2.81%;果实硬度17时>7时>9时>11时>13时>15时;糖度分别为9.80%、9.56%、8.40%、8.37%、8.62%和8.77%;感官评分均值
本文阐述了草莓再生脱毒植株的发展现状及意义;综述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各种因素如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糖种类及浓度、培养基添加物等;分析了花药再生脱毒植株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前景.
从我国草莓害虫防治的现状分析,9月上旬定植至10月下旬开花前,由于离草莓成熟还有近1个月时间,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控制鳞翅目幼虫、红蜘蛛、蚜虫、蓟马和粉虱等害虫,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覆大棚膜初期可以采用烟熏剂减少蚜虫、蓟马的危害;覆大棚膜后,此时草莓处于花果盛期,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但可以通过释放加州新小绥螨防治红蜘蛛、释放斯氏钝绥螨防治蓟马和粉虱,结合使用黄色粘虫板防治蚜虫成虫、蓝色粘虫板和性
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可用于草莓害虫生物防治的捕食螨产品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和评价.对于草莓叶螨类害虫,智利小植绥螨Ph 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t是高效的捕食者,但由于它专食叶螨,导致食物不足时会频繁地自相残杀,同样也因为它只能以叶螨为食,所以生产时必须先种植叶螨的植物,导致生产成本高昂,实际应用受至诸多限制;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Amblys
国际草莓会议(International Strawberry Symposium)是由国际园艺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主办,由承办单位所在国家的园艺学会、大学、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大型国际草莓专业会议.国际草莓会议给全世界草莓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世界草莓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国际草莓会议每4年举办一次,是草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常发性病害,已经成为制约草莓育苗及前期定植是否成功的关键.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草莓是世界公认的"速生水果之王",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云南的气候、地理及市场需求均有利于草莓产业的发展.目前,草莓也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但种植面积与全国相比还很小,技术还落后,因此,发展潜力很大,必须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加大对外合作,培育优良品种,建立种苗基地,实现草莓四季生产,走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加强草莓供给侧结构调整,满足消费需要,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以江苏句容、东海两大草莓种植基地草莓种植户为生产者代表,以江苏南京和句容市民为消费者代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从生产和消费两个层面分别对草莓生产现状、消费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生产者层面上,以家庭种植为主,表现出规模较小、种植者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收益不稳定、育苗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紧密度很低、
随着中国草莓产业的不断发展,草莓栽培面积越来越大,新品种不断出现.由于栽培品种各异,上市时间不同,果型及大小不同,外观也不同,人们对草莓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亦对草莓的品质产生种种的猜想和非议,出现了一些谬传,笔者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非议进行了解说,以求答疑解惑.
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处理的除草剂,不直接喷施于作物和杂草,它的除草机理是使用规定的浓度喷洒土壤表面来封闭土壤.草莓育苗过程中是完全不能施用乙草胺除草剂,否则子苗就不会生根,会导致育苗失败;定植期也不宜使用除草剂,否则影响草莓的缓苗和成活;草莓保温覆盖黑色地膜后更不需要使用除草剂.乙草胺虽作用于土壤,但是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只有45d,通过土壤微生物和光的作用可以完全分解.动态试验中超过田间使用量一倍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