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纳米材料从单纯的合成和表征发展到通过组装等方法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复合材料体系,各组元之间优势性能的互补和耦合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性能.我们从材料合成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出发,基于对合成微区环境的混合、传递和反应特征的认识,利用限域反应过程制备了特定晶面主导的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单晶,并进一步构筑了新颖多级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首先通过调控温度和浓度场等环境条件,制备了系列形貌新颖、特定晶面主导的半导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从单纯的合成和表征发展到通过组装等方法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复合材料体系,各组元之间优势性能的互补和耦合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性能.我们从材料合成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出发,基于对合成微区环境的混合、传递和反应特征的认识,利用限域反应过程制备了特定晶面主导的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单晶,并进一步构筑了新颖多级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首先通过调控温度和浓度场等环境条件,制备了系列形貌新颖、特定晶面主导的半导体氧化物纳米结构,发现它们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通过传递与反应控制材料的取向生长,制备了三维多级结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研究了其三维多级结构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利用氧化石墨与金属盐离子间原位反应,制备了石墨烯表面耦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发现其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利用界面限域反应构筑了金属氧化物/介孔碳纳米杂化材料,实现了介孔碳和金属氧化物优势性能之间的耦合,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离子液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几乎不挥发、熔点低、溶解性好、热稳定性好、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等,被认为是一类特殊的功能材料和介质,并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生物、能源、环境等众多领域,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离子液体粘度较高,通常要比常见有机溶剂高1~3个数量级,高粘度是阻碍离子液体获得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瓶颈之一,如何有效降低其粘度是离子液体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
纤维素(cellulose)是一种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目前纤维素已被广泛应用,以分离纯化的纤维素为原料,可以制备酯类衍生物和醚类衍生物,可用于石油钻井,食品,陶瓷釉料,日化等.基于纯化的纤维素有如此广泛的用途,探寻一种提纯纤维素的清洁的利于工业化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因此,想要提纯纤维素,就需要
甲烷化工艺将煤制合成气(H2和CO)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天然气(CH4),其作为液化石油气和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替代和补充,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CO甲烷化反应的强放热和减分子反应特性,由此引起的积碳和烧结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两个主要因素.已经成熟的工业化甲烷化技术普遍采用固定床甲烷化反应器,但由于固定床反应器传热性能差,如何有效控制反应区域的温度是甲烷化工艺的难点之一.国内外研究者通
本文以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为背景,把短链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2mim]BF4引入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SDS/DTAB/H2O)中,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对双水相相图及相分离体系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C2mim]BF4对SDS/DTAB/ H2O体系双水相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适量短链离子液体[C2mim]BF4的引入可以大大缩短出现双水相及双水相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对
全球变暖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吸收CO2的方法.膜吸收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设备简单、低消耗、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是很有前景的CO2捕集方法.PVDF膜具有疏水性,是比较适宜作为膜吸收过程中的膜材料,不同添加剂的加入会对PVDF膜的性质产生影响.本文即通过加入不同添加剂来制备PVDF微孔膜并对膜性能进行表征.本文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础原料,分别加入D
螺旋盘管反应器(Helical Tube Reactor,HTR)作为一种典型的被动式混合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维修费用低、耐高压、体系温度易控制、在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截面上具有二次流等特点,从而在化学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HTR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流体力学及传热性能以及新型HTR的开发,然而对于HTR混合性能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国内外HTR混合性能的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未来医学发展最重要的指向.例如:纳米药物可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选择性地将药物送达肿瘤部位从而降低副作用.但目前开发的纳米药物仍存在装载效率较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生物启发材料的自组装开发设计构建了具有长期稳定性、高效负载的疏水纳米药物.针对疏水性药物颗粒在水相介质
经水热液化法提取的微藻生物油粘度大、H/C摩尔比低,同时富含N、S、O等杂元素,导致其热值低.因此,微藻直接液化所得生物油很难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为解决微藻生物油的上述劣势,须对其进行改性提质,提高其品质.本文着重对小球藻液化油进行超声波预处理,以降低其粘度以及N、S、O等杂元素含量,减少后续改质过程中积碳的生成和催化剂的中毒.首先采用间歇式不锈钢反应釜,以微藻的代表-小球藻为原料,用水热液化法在温
为了探讨嗜热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来源的海藻糖合酶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情况,将PCR得到的2900bp嗜热细菌海藻糖合酶基因TreS连接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得到质粒pPIC3.5k-TreS,通过转化得到阳性转化子.SDS-PAGE表明,在胞内检测到110KDa的特异性条带,并经HPLC分析,酶活可达到2748.3U.本文进一步比较了
多相搅拌槽内气液传质往往是影响反应过程的关键因素,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气泡尺寸成负指数关系,微气泡(≤50 m)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已广泛用于气液传质过程强化.目前微气泡主要应用于鼓泡塔,然而搅拌槽可以提供比鼓泡塔更好的混合效果.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对标准结构的搅拌槽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显示了微气泡在强化气液传质方面的优良性能.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搅拌槽内构件对微气泡传质特性的影响,包括挡板、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