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中主要含有的有毒污染物质-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可产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由于PAHs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低水溶性,使土壤成为PAHs重要的储存库,承担着90%以上的PAHs环境负荷.由于PAH殖Hs的性质稳定、难于降解,土壤中PAHs的浓度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有机污染物PAHs在土壤中去除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具有修复成本低、易操作、二次污染少等优点,生物修复己成为去除环境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由于自然界土著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有限,生物修复时间较长,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接种外来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Bioaugmentation),增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更是成为生物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生物修复去除环境中污染物,更多地研究以单一菌株利用多环芳烃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相比之下,对于环境中混合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则进展的比较缓慢;环境中的混合多环芳烃仅用单一菌株不能完全去除或只能微弱进行,必须借助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多种菌群的优化组合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菌群常很难实现作用的最大化.构建高效降解菌株,将几种菌各自突出的降解性能融合到一个菌株中,用于降解污水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在其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重组技术将不同降解菌株降解性能融合到一个菌株中,得到的高效降解融合菌能促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该方法为在污染土壤中引入高效外源微生物降解混合多环芳烃,提高降解效率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本论文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了已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菲高效降解菌株鞘氨醇单胞菌GY2B (Sphingomonas sp.)和一株芘菌株假单胞菌GY3A(Pseudomonas sp.)的融合细菌.GY2B在48h对菲的降解率可达到99.1%,最佳生长温度是25℃ ~ 30℃C,最佳pH值范围是7.1~7.4; GP3A在7d内对15 mg/L初始浓度芘的降解率达到48.3%,在pH为6.3时,对芘的降解作用最强,在7d后其降解率达97.0%.鞘氨醇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是土壤中降解PAHs两个最重要的菌属.成功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鞘氨醇菌(Sphingomonas sp.GP3A,CCTCC No: M206019)和假单胞菌(Pseudomoas sp.GY2B,CCTCC No: M207166)为亲本进行融合构建高效降解融合菌株F14,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0103;融合菌株F14获得了两亲本对多环芳烃的高效降解特性,可同时降解菲和芘;同时对环境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F14在30℃对菲的降解可以达到100%,36℃也基本上可以完全去除菲,而GY2B和GP3A在36℃时对菲的降解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