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等领导同志2015年9月19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时强调,"要持之以恒做好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气象科普只有通过广泛宣传,公众才能了解了气象知识、生活常识,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利用气象服务生产、生活,才能真正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为做好气象服务做好准备。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如今,伴随着网络社会和手机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二者优势结合,为人们广泛、快捷的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短片应运而生。新媒体短片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使图像、文字、声音相得益彰,增强了宣传效果。相比传统的短信、电视节目,新媒体短片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动静结合,其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便捷性及实用性等优势,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逐渐在校园气象科普宣传中成为一道新颖的风景线,成为校园气象科普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气象科普宣传主要包括发布实时天气信息、发布最新天气变化趋势、最新气象资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供防灾避险指南等内容。科学基础要趁早树立根基,兴趣要从小培养,就要"从娃娃抓起"。原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指出,在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希望"气象科普要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新媒体短片生动、直观、灵活多样的特点,恰恰符合了领导的要求以及时代和孩子们的需求。为了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在短片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才能让气象知识成为最佳的养料,不断灌溉着祖国的花朵们健康成长,最终赢得科学精神满园香。为此,任县气象局服务人员率先在邢台地区制作和应用新媒体短片开展校园科普宣传,在内容上求新求变,积极探索创新,认真构思谋划,制作精益求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赞誉和好评。201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为了打破以往枯燥的文字形式,突出关键知识信息,加深学生们的观看印象,特别制作了宣传短片,配以节奏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在场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关于云的各种气象知识,成为世界气象日宣传的新亮点。其中,以小云朵的旅行经历为故事蓝本,通过对小云朵在天空演变过程的详细描述,使同学们掌握了云的各种形态和变化,寓教于乐。同时,根据宣传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挑选了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时而悠扬舒缓,时而欢快活泼的音乐,营造和渲染了愉悦的观赏氛围。校园是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任县气象局服务人员承接"5.12防灾减灾日"的机遇,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结合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为孩子们带来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短片。特别关注本地常见的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气象灾害,如大风、暴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结合面对面的问答,使孩子们认识了各类预警信号、掌握了对应的防御指南,有效普及了气象灾害天气自救互救常识。作为气象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发布途径,新媒体气象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影响着气象宣传事业的发展,而且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虽然强大还处于成长和不断完善过程中。首先,传统传播结构面临挑战。新媒体气象在微博、微信等形式的基础上,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展现,掩盖了声讯电话"随时随地"的特点,短信"随身携带"的特点,与网络"快速更新"的特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观众可以更加便捷、迅速的了解气象信息,传统的付费传播方式受到影响,气象传播结构面临与时俱进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以任县气象局为例,目前制作短片制作主要以PPT为基础,通过编辑网络图片,撰写文字内容,合成背景音乐,最后转化为mp4格式短片。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编撰水平有限。再次,传播途径不够广泛。目前,新媒体短片主要用于室内通过计算机播放,长度控制在5-10分钟内,由于传播介质固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手机微信限制分享视频不得超过3分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播。孩子们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诉说着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成为我们气象工作者继续努力的强大动力。全体服务人员将凝神聚力,团结一致,精心编排,共谋突破,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最大限度的为气象科普宣传提供广阔的空间。新媒体气象事业刚刚起步,虽然不尽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日益成长壮大,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期待进一步研究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