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植物古名与色名汇整

来源 :2018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以文献为考查对象,汇整茜草的古名,结果发现茜草的别称有茹藘、藘、韎鞈、茅搜、蒨、搜、搜蒨、蒿芦、韎、蒨草、染绯草、染绛草、活血草、风车草、四补草、四轮草、西天王草、铁塔草、红血草、破血草、山龙草、风车儿草、四岳近阳草、血茜草、拈拈草、涩涩草、锯锯草、大锯锯草、粘蔓草、金线草、红线草、红根仔草、红根草、染蛋草、锯子草、红血草、破血草、地血、血见愁、锯子草、牛蔓、铁血藤、大仙藤、红根藤、拉拉藤、鸭蛋藤、蒨藤、五叶藤、五爪龙、满江红、小红血龙、过山龙、爬山龙、九龙根、红龙须根、茜根、沙茜秧根、红茜根、土茜苗、红茜、红蓝、四方红根子、红内消、小女儿红、红丝线、红棵子根、红髻巾、活血丹、草本入骨丹、破血丹、牛人参、土丹蔘、地苏木、穿骨车、麦珠子、八仙草、挂拉豆、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驴伞子、苗根、四叶茜、东洋茜、中国茜等85种命名,反映了茜草分布区域的广泛与使用技术的成熟度。茜草的染出色相,分别有縓、赪、纁、温、靺、赤黄、茜、茜红、绯、绛、浅绛、?、红、赤等的色名。这些色名在现今的色彩语言表达里,除了红与赤字外,其余的色彩字或词,均沦为博物馆级的文字,而不是通用文字了。透过对古代红色代表性色彩材料的茜草,其别名的汇整与染出色名的对应看来,即使茜色或茜红色也都为非通用词汇了。尽管如此,仍是构成古典中国红的重要色相或材料,成为缅怀历史的媒介。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色彩就很敏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各种色彩的心理感受,赋予各种色彩以不同的用途。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瓷器更是中
  本文以人类生命原型色彩本能形式反映与大自然光色生机信息相应相生过程,论证人类从史前发展至今的“全面色彩本质”及艺术灵性感觉生成关系。由此,在生命本能色彩反映弱化
  自人类造物之初,任何艺术的形制与色彩都是相伴而生的。色彩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感官体验,还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衍生出的思想观念,是具有情感信息表达功能的视觉符号系统。民间
  故宫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自清代雍正皇帝起正式作为皇帝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一直延续到清末,经顺治、康熙、乾隆、同治及光绪各朝的多次修缮,现存室内外建筑
  民间有句俗语,“一百个苗族人,就会有一百种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的传统色彩,是其民族色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从视觉表象到内涵具有多重化、符号化特性。本论文通过对中
  本文通过梳理和呈现艺术中的蓝色,来探及深层次的蓝色的文化史。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在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的艺术语境中,蓝色本身提出无数棘手的问题,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和
  《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传世的一部有关工艺美术的著作,自1 973年被吴恩裕公开披露以来,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其真实性得到不断确认。该书内容涉及金石图章、风筝制作、编织印
  所谓的风格,按辞典的意思是“泛指事物的格调、特色;或指人的风度、品格”。以绘画作品而言,即在画面中能看到类似的处理方式或设色方法或笔触线条等,画家在处理画面的物象时
  本文通过对《诗经》草木及其染色探讨,讨论了其与中国传统色彩背后的联系。通过研究发现,《诗经》草木名称中,绿、蓝、葛、朴、甘棠、榛、桑、栗、漆、艾、茹藘、栩、菅、楰
  “燕支”一词较早出现于我国晋代文献中,此后各时期文献又陆续有“燕脂”“烟支”“胭脂”等众多同音异字词汇。分析研究得知,它们是来自外来语音的汉译词,大约在汉代红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