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起跑和加速跑技术是百米全程跑技术的关键,起跑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运动员最大速度的获得与保持,而且还影响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发挥,强有力的起跑可使运动员尽快脱离静止状态,尽早实现水平速度最大化,从而为后续加速阶段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对短跑起跑加速阶段技术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比较缺乏,为了解不同水平运动员间起跑技术差异以及影响起跑加速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男子百米一级与二级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起跑器上阶段运动学参数,以及前三步加速支撑阶段下肢髋膝踝关节运动时序特征及角速度峰值、角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等级运动员间起跑技术差异和影响起跑加速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高短跑项目的科学化认识和训练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三维高速摄像测量法:在北京体育大学室内田径馆使用14个红外摄像头的Qualisys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Oqus300,Qualisys Track Manager,瑞典)对6名一级运动员(10.71±0.22s)和7名二级运动员(11.25±0.31s)身贴30枚Mark点进行数据采集,频率为250HZ,用Qualisys系统对拍摄范围三维空间进行标定,标定范围为6米×1米×1.9米,标定系统误差为1mm以内。正式测试前运动员调试好起跑器位置并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员在室内田径跑道全速进行3次10米起跑加速,取速度最快一次起跑进行解析,解析软件采用Qualisys Track Manager。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3.0对6名一级运动员和7名二级运动员运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后蹬起跑器阶段,一级运动员后腿屈膝角速度峰值(P<0.05),后腿蹬伸阶段后腿膝关节角度平均值(P<0.05),显著性大于二级运动员。后腿屈膝角速度峰值一级运动员为:-930.82±536.41°/s;二级运动员为:-486.02±181.63°/s,预备姿势时一二级运动员后腿膝关节角度为:一级139.13°±27.75°;二级117.24°±13.62°,后腿伸膝最大时刻膝关节角度:一级149.01°±21.68°;二级132.07°±12.72°,一级运动员后腿平均伸膝9.88°,二级运动员后腿平均伸膝14.83°,一级运动员后腿伸膝幅度更小;(2)第一步支撑阶段,一级运动员支撑腿膝关节角度平均值、踝关节角度平均值显著大于二级运动员(P<0.05),支撑腿髋关节角度平均值、躯干前倾角平均值显著小于二级运动员(P<0.05),一级运动员平均伸髋61.25°、伸膝41.85°、躯干上抬11.45°,二级运动员平均伸髋69.31°、伸膝52.31°、躯干上抬11.53°;(3)第二步支撑阶段,一级运动员支撑腿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躯干前倾角,平均值均显著小于二级运动(P<0.05),第二步支撑着地时刻髋关节角、膝关节角和踝关节角一级运动员为:118.89°±20.54°、118.16°±6.18°、81.54°±26.80°,二级运动员为:127.06°±12.10°、130.91°±15.45°、90.25°±7.46°,第二步支撑离地时刻髋关节角、膝关节角和踝关节角一级运动员为:179.76°±9.96°、164.09°±4.10°、114.49°±18.96°,二级运动员为:191.04°±9.67°、170.48°±7.91°、128.68°±8.15°,第二步蹬离地面瞬间一二级运动员躯干前倾角分别为:44.66°±5.15°、48.07°±6.54°。研究结论:(1)后蹬起跑器阶段后腿摆动屈膝角速度峰值与后腿蹬伸过程膝关节角度是影响后蹬起跑器技术的关键运动技术指标,适当增大后腿蹬伸过程后腿膝角和后腿摆动过程中屈膝摆动角速度有利于提高后蹬起跑器效果;(2)第一步支撑阶段髋和膝的伸展作用主要体现在着地瞬间,支撑腿较小的髋角和较小的伸髋幅度,支撑腿较大的着地膝角和较小的伸膝幅度,以及更为前倾的躯干,更有利于缩短蹬伸加速时间和获得更好的水平蹬伸效果;(3)第二步支撑阶段着地瞬间摆动腿屈膝作用更为积极,支撑腿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步伸展加速技术,较小的支撑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和更为前倾的躯干是影响起跑加速效果的重要因素。(4)起跑加速技术训练核心是要加强踝关节超等长力量、提高摆动腿屈膝摆动角速度、减小支撑腿伸膝伸髋幅度、加强支撑腿低位支撑力量和保持更为前倾的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