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子使用频率影响产蛋性状:鸡催乳素基因三个SNP位点的研究

来源 :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鸡催乳素基因编码区DNA序列分析,发现3个SNP.在五个鸡群中进行SSCP共发现7种单倍型,不同的单倍型有不同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结合44周龄产蛋量性状,发现不同单倍型的平均产蛋量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密码子使月频率分析,发现高频密码子的单倍型其产蛋量也相对高.ELISA检测结果也证实高频密码子个数越多的单倍型其激素水平越高.实验结果表明PRL基因密码子的使用频率是影响鸡产蛋量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PCR-SSCP技术对113头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三个等位基因A、B、C,他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673,0.0619和0.0708.仅发现AA、AB和A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45,0.1239,0.1416.群体的杂合度(Hk),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389,1.1331和0.2256.该位点处于Hardy-Wei
本研究克隆测序了牦牛HSP72基因的全序列.利用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密码子偏好性和HSP72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牦牛的HSP72基因序列全长为1926bp,无内含子,共编码641个氨基酸;牦牛的HSP72基因和HSP7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猪、人相比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他们之间对温度适应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用5个微卫星基因座BM1818、BM143、BM1443、BM1905、BM711对90头河北荷斯坦母牛进行了遗传检测.用非变性(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BM1818、BM143、BM1443、BM1905、BM711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分别为5/0.618/3.096/0.677、7/0.727/4.202/0.762、5/0.
为了建立牛精子蛋白的分离技术路线,对牛精子细胞裂解方法、双向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摸索,结果发现采用尿素-盐酸胍两步裂解法裂解精子细胞制备蛋白,并使用13cm非线性胶条进行蛋白二维电泳,能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图谱经二维电泳软件分析,可检测出约800多个蛋白质点.对精子蛋白双向电泳条件的摸索,为后续牛精子特异性蛋白的检测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8头松辽黑猪的前白蛋白1(Pa1)、后白蛋白1(Po1)、后白蛋白2(Po2)、转铁蛋白(Tf)、淀粉酶1(Am1)、淀粉酶2(Am2)、碱性磷酸酶(Akp)、血液结合素(Hpx)9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运用线性模型对这9个蛋白位点多态性与 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在体高、体长、胸围、胴体直长、皮厚、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瘦肉率、背膘、熟肉率、失水率等性状上
以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2n=36,XY或XX,rob(13;17)]为实验材料,制备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利用显微分离技术时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进行分离,并将单条染色体进行LA-PCR扩增,其扩增片段大小主要在0.2-2.2kb之间;对LA-PCR扩增产物用猪13、17号染色体近着丝点微卫星标记SWR1941和SWR1120与Southern杂交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A-PC
解耦联蛋白家族(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的转运蛋白,具有解离氧化磷酸化耦联的功能,影响机体能量代谢.本研究通过PGR和PCR-SSCP等方法,对UCP3基因进行多态性扫描并进行测序验证,在UCP3基因所扫描的区段中共发现并验证了6个多态性位点,然后对这6个多态性位点进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结果表明,有4个突变位点改变了转录因子结合方式,对这4个多态性位点进行
基因分型错误已成为目前分子标记检测(如痕量样品分析、法医学鉴定)过程中愈发受到重视的问题.本文以微卫星DNA标汜检测为例,对分型错误的可能来源、错误发生率评价及其控制方案进行综述分析,为类似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简介了几种遗传标记的特点,着重回顾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个体或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遗传标汜辅 助选择、分析动物起源与演化、分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杂种优势预测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为资源保护及开发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PEG1在人和鼠上均为母系印记基因.本研究通过电子克隆及PCR扩增测序获得了该基因681bp的3非翻译区序列,该序列与人、小鼠PEG1基因的同源性为56.2%和69%.应用辐射杂种板对该基因进行了物理定位,结果将该基因定位于SSC18q13-21,与微卫星标记S0062紧密连锁(L0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