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附100例临床结论分析

来源 :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00例肩关节检查结果分析,讨论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100例疑似肩袖损伤的理学检查结果和MRI检查结论,结合20例小切口开放肩袖修补术所见,探讨理学检查方法和MRI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的应用。 结果:共对100例疑似肩袖损伤Constant评分值小于70分的病例进行常规MRI检查,其中77例检查结论提示肩袖损伤(肌腱炎或肌腱断裂)。7例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8例肩锁关节炎,8例MRI检查无明显影像学异常,临床诊断为”凝肩”。对20例肩袖损伤进行手术治疗,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分析术前不同理学检查方式和MRI检查在诊断肩袖损伤上的作用。发现所有体检方式在诊断肩袖断裂与否上特异性差,P大于0.05,而MRI检查特异性好,P小于0.05。 结论:常规:MRI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起着重要作用,理学检查在肩袖损伤的诊断上灵敏度高,特异性差。结合MRI检查可以提高肩袖损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急性脑梗塞(AICD)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也高。自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我们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并做好心理护理、溶栓用药过程的配合、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指导等工作,疗效满意。
异环磷酰胺为氮芥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的同分异构体,在体外无活性,体内对多种移植性肿瘤均有明显抑瘤作用,用于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乳腺瘤等的治疗,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泌尿系毒性反应及静脉炎等,为了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我们对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异环磷酰胺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1例进行了全方位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组资料显示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疼痛,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我院2002-2007年收治47例经股动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研究证明经动脉注入溶栓剂时可以使溶栓剂均匀到达各深浅静脉,保证小腿肌肉静脉丛及股深静脉、骼内静脉附属支有足够的溶栓剂到达。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急诊大血管断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下肢近端大血管断裂伤患者,病情危重,估计术前出血量1500~2000ml。全身麻醉后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放置动脉球囊,调整球囊于腹主动脉末端,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以控制出血。结果:3例患者中,股静脉断裂2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ml和400ml,输血600ml和400ml;股动脉断裂1例,出血量20
目的:探讨改良Judet-Letournel分型系统在不同髋臼横行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共13例横行骨折,其中B1.1型2例、B1.2型4例:B1.3型7例:修正因子a1有4例,a2有2例,a3有5例,a4有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的3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术后通过Matta结果,用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评
目的:Pilon骨折常常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约1/3~1/2的Pilon骨折伴有其他骨折或脏器损伤。10%~30%的Pilon骨折为开放性骨折。本文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意义。方法:从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1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6.2岁。初期治疗选用单臂外固定支架(Orthofix)以及Hoffmann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策略。方法:本组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21-63岁,平均36.5岁。T114例,T1221例,L141例,L210例,L33例,L41例。神经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5例,B级5例,C级21例,D级11例,E级38例。新鲜骨折76例,陈旧性骨折4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型64例,屈曲分离型14例,骨折脱位型2例。A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新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多发伤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胰腺损伤13例,十二指肠损伤9例,其中包括联合胰十二指肠损伤5例。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采用单纯胰腺修补、十二指肠修补、远段胰腺切除、胰空肠Roux-Y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憩室化等术式。结果:全组发生十二指肠漏3例,胰漏2例,均获愈出院。结论:早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大样本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回顾性随访了在1999年1月-2006年3月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4例,其中88例术后进行了1-8年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在末次随访中用Harris髋关节问卷调查患者疼痛、运动、活动水平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随访中,死亡21例,其余88例患者平均Harris评分88.4分(62.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髋关节翻修手术,以及病人寿命的延长,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fic femoral fractures,PFFs)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Mayo临床中心对1989-1993年间所作的全髋翻修术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已超过脱位和感染,成为继松动之后的第二大病因。回顾性分析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FFs的发生率为0.1%-21%,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