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O2 sequestration by injecting into deep water-bearing limestone to form bicarbonate ions,is a new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and mitigating g
【机 构】
:
School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出 处】
: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 sequestration by injecting into deep water-bearing limestone to form bicarbonate ions,is a new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and mitigating greenhouse effect.
其他文献
有机光子晶体的制备一般是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粒微球等为母体,通过微粒之间的相互静电作用自组装成有序结构而产生带隙.由于聚苯乙烯等微球表面缺少活性基团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实验采用带有功能基团的乙烯基聚氨酯与苯乙烯乳液共聚从而在胶粒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团(羧基),以期在光电、生物等领域有所应用.
将纳米SiO经偶联剂处理后,采用溶液共混法制成UHMWPE/纳米SiO溶液.研究了表面处理后纳米SiO在UHMWPE中的分散性能和纳米粒子及抗氧剂的添加对溶液粘度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纳米SiO在UHMWPE溶液中可达到纳米级均匀分散;溶液粘度及粘流活化能随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抗氧剂和纳米粒子的添加对PE的结晶形态都没有影响;抗氧剂的加入使UHMWPE的结晶度变大,晶粒尺寸
本文通过硅烷偶联机对TiO-Ag-SiO表面处理,再通过与聚乙烯共混的方式制得了TiO-Ag-SiO/PE复合材料,研究了TiO-Ag-SiO在聚乙烯中分散尺寸和形貌,相容性,加工性能.
本实验采用乙稀—辛烯共聚物(POE)和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作为增韧剂,通过单独使用POE或PTW和并用POE和PTW对PBT/PC共混体系进行增韧的研究,找到最佳的增韧剂种类及配比.
本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制备PVC/CaCO纳米复合材料.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氯乙烯(VCM)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等各种助剂加入到30L聚合反应釜中,57.5℃悬浮聚合,至釜内压力降到0.4MPa时加入终止剂,出料,得到聚合度为1000的PVC/CaCO纳米复合材料.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过程中相发展过程,讨论了分散相颗粒尺寸及其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分散相脆性破裂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形维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比较该理论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证明了共混中分散相破碎具有脆性破碎的特征.
本文将不同比例的端羧基超支化聚(酯-酰胺)(HBP)(实验室合成)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在玻璃基板上spin-coating成膜,研究退火过程中的相分离行为,分析了各种因素(基板作用,退火条件及膜厚)对相形态的影响.
本工作研究了PA1010/聚酯型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探讨了聚酯型TPU含量对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酯型TPU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逐渐增加,当聚酯型TPU含量在2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较纯PA1010提高6倍,达到27.58KJ/m;并且该组成的共混物的断裂形貌又不同于纯PA1010.
本文的研究是固定溶剂挥发温度分别在70℃,76℃和80℃,通过控制容器出口的大小从而控制溶剂的挥发量来考察P(VCH-E-V)三嵌段共聚物/三氯甲烷溶液的结晶行为,利用DSC研究了溶剂的挥发速度对体系微相分离与结晶过程的影响,进而调控体系的微相分离与结晶的竞争过程.
在哈克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对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聚丙烯(PP)熔融接枝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当只改变St用量时,MAH接枝率在St:MAH=1:1(摩尔比)达到最大,而接枝物的MFR一直减小;当只改变MAH用量时,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而接枝物的MFR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MAH与PP发生相分离所引起的.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在没有St存在的条件下,M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