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河古城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发现分布面积最大,城内部面积1.20×10~6m~2,总面积约8 km~2,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其年代约为4600-4000 aBP,是从屈家岭文化继承发展而来。石家河文化已出现专业化分工,存在祭祀区。谭家岭遗址是古城内的中心部分,总面积1.8×10~5m~2,为古人生活居住区。野外考古发掘和调查表明,谭家岭遗址第9层属于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淤积层,另外在古城东南部屈家岭晚期城墙之下发现有淤积层。通过对采自谭家岭遗址T0620探方南壁第9层淤积层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主要有松属(pinus)、落叶栎(Quercus)、常绿栎(Quercus)、桦木属(Betula)、阿丁枫科(Altingiaceae)、胡桃属(Julans)、枫杨属(Pterocarya)、榆科(Ulmaceae)等,草本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等为主,蒿属的比例较高,且后期蒿属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反映该时期气候总体上温和干燥,后期生境干旱化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区域气候变干和人类活动干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