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依从性分析

来源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进行皮下和舌下免疫治疗的依从性 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电话随访接受尘螨皮下免疫治疗AR儿童37例(男26例,女11例),舌下免疫治疗的AR儿童31例(男19例,女12例).依从性评定标准:治疗超过1年者为依从,否则为不依从.并调查不依从的原因. 结果:儿童AR皮下免疫治疗依从性为86.48%,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为29.03%,两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AR皮下免疫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出现不良反应2例,无疗效2例;儿童AR舌下免疫治疗不依从原因:自觉无效9例,不良反应6例,3例对免疫治疗认识不足,费用贵2例,使用麻烦2例,发现其他疾病1例。 结论: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依从性高于舌下免疫治疗,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疗效和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观察额窦炎组与对照组的额隐窝气房的出现率,分析额隐窝气房与额窦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于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额窦炎组:年龄≥18岁;慢性额窦炎;额窦发育正常;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者.对照组:年龄≥18岁;无鼻窦疾病;额窦发育正常;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者)的对象,用64层螺旋CT常规扫描鼻窦,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获得额隐窝区域影像(
目的:总结Medtronic Fusion电磁波感应型影像导航辅助下进行的60例鼻内镜手术的体会,探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内镜微创和精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60例鼻内镜手术中应用Medtronic Fusion情况,包括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10例,真菌性鼻窦炎5例,视神经减压术16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9例,碟窦骨化纤维瘤1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9例,脑脊液鼻漏5例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只有在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对慢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过敏、促进黏膜纤毛传输以及改变机体免疫缺陷等,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和恢复鼻-鼻窦生理功能.近年来,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已愈来愈受到重视:抗生素的耐药性、鼻腔窦腔冲洗、激素的应用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目的:探讨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13例P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地氯雷他定和低温等离子治疗仪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除不用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用计分法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58例中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54/58);对照组49例中显效1
目的:通过对银川地区学龄前儿童患有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IgE、个人过敏史及家族变应史阳性率进行对比,探讨并分析过敏因素对单纯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及心脑血管病医院医院变应性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儿75人,其
目的:评估鼻内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氮卓斯汀鼻喷剂(AZENS)和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FPNS)改善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NAR)鼻塞症状的有效性,以及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62例持续性NA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ZENS+FPNS)和鼻用激素组(FPNS),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时鼻塞症状的评分,采用SPSS
目的:研究Orai1抗体腹腔内注射是否可以改善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炎症状态.方法:建立AR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Orai1抗体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在干预前后打喷嚏和挠鼻次数的改变,检测小鼠鼻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成本-效果比分析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专病门诊确诊尘蜗过敏的中一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和皮下注射免疫治疗2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白介素-25(IL-25)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8月至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AR组)64例:轻度持续性(轻度组)32例,中重度持续性(中重度组)3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2009年,武夷山)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20例(对照组),均为鼻中隔偏曲及鼻骨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小鼠鼻腔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ECTO-MSCs)的多向分化特征以及其在缓解变应性鼻腔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小鼠鼻腔黏膜ECTO-MSCs,并用组织消化和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ECTO-MSCs,并鉴定ECTO-MSCs多向分化能力.使用OVA作为变应原,通过注射和吸入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