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基于卫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1°×1°格点资料,对0414号台风云娜内陆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云娜内陆降水增幅与其西北象限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及其卷入过程有关。中低层冷空气侵入西北象限,激发了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这些对流云团作为正涡度的载体,其卷入过程有利于热带气旋气旋性环流的维持和发展。(2)云娜深入内陆过程中,低层低压与高层强副散区发
【机 构】
: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昆明市西昌路77号
【出 处】
:
2007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卫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1°×1°格点资料,对0414号台风云娜内陆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云娜内陆降水增幅与其西北象限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及其卷入过程有关。中低层冷空气侵入西北象限,激发了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这些对流云团作为正涡度的载体,其卷入过程有利于热带气旋气旋性环流的维持和发展。(2)云娜深入内陆过程中,低层低压与高层强副散区发生叠置,有利于低层辐合增强,垂直上升运动加大,从而促使对流运动发展,降水增强。(3)云娜不仅从其北侧的偏东气流从获得水汽,还从其下垫面鄱阳湖面获得一定的水汽补充。(4)云娜的涡度、动能收支诊断进一步表明,云娜从增强的辐合运动和积云对流活动中获得了正涡度,同时,还从斜压位能以及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中获得动能补充。这是云娜在内陆维持发展,降水增幅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从盆地沉积砂岩、灰岩的包裹体热爆法测温中,可以获得盆地古地温、古地温演化史的信息,有时可以闻到某些样品释放出的石油(有机质)气味。闻到石油气味表明样品中有石油包裹体的存在,沉积盆地有生油条件,有望找到油气田。含石油包裹体样品产出部位可能就是储油层,因此它可以作为寻找油气的直接标志。
辽河油田和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之后,剩余资源量主要分布在深层(埋深>3500m)的岩性油气藏中。因此,深层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规律研究就成为各油田增产上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和成藏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探讨油气运移的时间,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为辽河西部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深层预探提供科学的依据。
济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坳陷内不同地区沉积埋藏以及构造演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地质构造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性,不仅可以提高本区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尤其对勘探中后期寻找深层及隐蔽油气藏意义重大。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济阳坳陷东营、沾化两个主要的含油气区的油气充注期次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地区的沉积埋藏及生烃演化史,确定了成藏时间和成藏深度,证实了济
依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冰点温度测定、含油包裹体丰度(GOI)、颗粒及有机物三维荧光(QGF和QGF-E)分析,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构造第三系油气储层样品(砂岩、油砂和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进行了研究。
本文探讨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地区,砂岩中显微尺度上的烃类环带方解石可能是断裂带地区油气幕式运移的一个重要地质地球化学化石记录。不过,先前已有很多报道,环带方解石的形成并不一定与外来流体的叠加混合,以及断裂的活动有联系,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工作,研究不同环带方解石成因之间的差异,以使我们对断控流体混合和石油幕式运移的认识更为深入、细致。
为提高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精度,本文利用武汉CINRAD/SA雷达反射率数据,研究提出了对流性/层状云降水自动分类算法(ACSS)。该算法在二维反射率结构场初步分类降水的基础上,识别亮带并从体扫描数据中提取降水的三维结构特征,然后对初步分类结果进行订正。试验表明,ACSS能较准确地实现对流性/层状云降水的自动分类,相对于只根据二维结构分类降水性能上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能正确识别出亮带特征明显的强层
2007年4月1日下午到夜里,福建省中北部地区的南一平、花明、龙岩、宁德和福州等五市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本文分析:(1)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地面锋前暖区内午后对流单体发展造成的。(2)这次降雹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冰雹颗粒大,与福建省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上升气流的极大值中心高度高于0℃层高度以及环境风的垂直切变有密切的关系。(3)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
本文利用4个气象站1961-2005年气温资料,对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⑴平均而言,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基本在0.5℃左右,热岛强度的高值体现在最低气温上,极端情况可能达到6℃左右;⑵南京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半年要强于冬半年,夜间强于白天;⑶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为增强趋势,用年平均气温计算获得的热岛强度增幅为0.109℃/1
本研究利用2006年6月12日夜间、7月12日凌晨和7月12日夜间天津地区三次强对流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在降水的开始和成熟阶段,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变化一般先于回波强度场的变化,在做降水短时预报时应重点关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变化,同时还可参考Auto-nowcaster系统的预报结果,通过判断未来雷达回波的强度变化及移动方向,提高对强对流降水过程的短时预报准确率。
本研究应用GPS遥感大气水汽的理论、方法与解算流程,进行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水汽的试验,包括精度评定和水汽遥感产品的初步应用。该试验对揭示高原大地形作用下具有典型盆地气候特点的成都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成都地区及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华北平原地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数据用于强降水天气分析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