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合金化La-Ni-Al粉的相转变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La,Ni及Al金属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LaNi<,4>Al合金粉末。实验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LaNi<,4>Al合金的合成与原料粉末组成和机械合金化的时间有关,机械合金化时间存在一个监界范围,在此范围内,LaNi<,4>Al合金可以稳定存在,超过这一范围便发生分解。在该实验条件下,这一范围以8-16h为佳。此外,还分析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晶粒细化现象。
其他文献
对AlO/TiC复合陶瓷的热震性进行试验,提供了利用热震裂纹扩展的临界尺寸,确定临界热震次数τ的方法。试验表明利用该方法确定的AlO/TiC复合陶瓷的临界热震次数τ,与通过热震抗弯强度损失确定的临界热次数τ是一致的。
采用CO/CO-含VO炉渣的气渣间化学平衡方法研究了在1783K和1843K下CaO-SiO-AlOMgO-VO炉渣中钒氧化物VO的非化学计量性。结果表明:VO中的x随lgPO呈现线性增加:碱度的增加抑制X增大,使钒氧化物的非化学计量数趋于1.5,光学碱度的影响与之类似;温度升高使X趋于1.5;钒氧化物含量降低使钒价态的整体水平接近低值从而稳定价钒氧化物。
研究了Cu-TiB-BC粉末为原料按不同的配比混料球磨,制成预制块,用热爆方式引燃,原位反应合成以TiB和TiC颗粒为增强相的Cu基复合材料,采用DTA,XRD和SEM技术对反应过程和产物进行分析,并对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Ti+BC的反应是高放热反应,瞬间完成,随着体系中Cu-的增加,反应剧烈程度降低,材料致密度提高,TiC和TiB颗粒细小、均匀,与基体结合较好。
利用燃烧合成技术成功合成了TiC和AlO颗粒增强的NiAl基复合材料,并运用热力学原理对反应最终产物及反应绝热温度、产生的液相量进行了分析,利用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初步探讨了反应机制。
研究了氢对Ti-24Al-14Nb-3V-0.5Mo(摩尔分散,℅)合金的组织和超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氢使合金中B2相的体积分数增加,O相的体积分数下降。氢的存在使所研究合金超塑变形的流变应力下降,下降幅度随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渗氢还使合金佳超塑变形温度下降,最佳超塑变形速率向高速区移动。
研究了显微组织中含针状α相的TiAl-Nb(Ti-24Al-14Nb-3V-0.5Mo)(摩尔分数,℅)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经α+β两相区较低温度940℃固溶1h水冷处理后,会从基体B相中析出针状α相。裂纹通常萌生于针状α相内部,穿过钛状α相扩展。等轴状初生α相对裂纹的扩展有钝化作用,而针状α相的存在对合金的塑性不利。
采用氢醌,饱和甘汞电极分别为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对硫酸--氢氟酸,铌钽料液等进行了pH电位滴定,并对滴定指示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种终点变色敏锐,准确度较高的滴定方法。
采用惠斯通电桥研究了NaF-AlF-CaF-LiF-AlO系变温等容电导率。发现该本系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和分子比的增加而升高。在高AlO浓度、高分子比区的研究结果适合中型自焙槽,在低AlO浓度、低分子比区的研究结果适合大型预焙槽,可供工业生产选择。
在醋酸镧、硝酸锶和硝酸钴溶液中,加入乙二醇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SrCoO(x=0.2)粉末。通过电镜分析研究了干凝胶分解温度、制备干凝胶时乙二醇的浓度及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粉末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粉末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干凝胶的分解温度为800℃,乙二醇的浓度为0.2mol/L,溶液的ph=6.5时,粉末的粒度分布范围相对最窄,且平均粒度最小(75nm);粉末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