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人以乐府论词,不同于唐宋时代词因配乐演唱而被称为"乐府"的观念,重在从乐府,即声诗的立场看待词体。首先,在词体起源上,明人大多将其源头追溯到汉乐府,视词为汉乐府之后的"新乐府",将词纳入《诗经》、楚辞、汉乐府、词、曲这一"大乐府"统系。其次,在文辞方面,多以乐府声诗的标准论词,主张词应摒艳趋雅,有"风人骚子之遗意"。第三,在词乐方面,认为词乐为"恢复古乐之饩羊",可由之复兴"古乐",振兴先王"乐教"。明人这种"乐府词学观",始终是从儒家"乐文化"的视角来立论。究其实质,是儒家"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文化理想与明代"礼兴"而"乐缺"的现实之间激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