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理措施对灌区水分循环影响的模拟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构建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应用水量平衡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水管理措施对灌区小流域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蓄水深度增大可以减少出流水分损失,有更多的降雨和灌水补给并转化为土壤水。满足作物的蒸发蒸腾耗水,适当减少渠道供水量不会导致水稻产量明显降低,并且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投入,从而提高灌溉水分生产率。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R软件对美国加州的Palo Verde河的月径流资料进行平稳化处理后,依据平稳序列的自相关系数(ACF)图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囹选取几个乘积型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对原始序列建模,并用AIC等准则确定最能反映该径流变化规律的模型为SARIMA(1,1,1)×(0,1,1)12。然后检验模型的残差,证明残差为白噪声,模型是有效的。基于此模型做了预报期为1年、3年和7年
本文将集对原理用于年径流的状态预测中,以长江干、支流上几个重要水文站为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直观,计算简便,且不受样本客量限制,在年径流变化的物理成因尚未完全认识的今天,利用集对分析法进行年径流状态预测,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
随着人类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相关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与传统地下水资源管理认识不全面、管理方法存在缺陷有关。本研究结合吉林省平原区实际情况,提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功能评价,从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及地质环境功能三方面统筹考虑地下水资源状况,并进行了地下水可持续性区划,为新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石羊河流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得出流域内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凉州区,其坎是金川区,最差的是天祝县。根据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规律,结合流域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以凉州区和金川区为两大经济发展中心,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流域内应实行节水,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从长期发展考虑,需要从外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本文根据灰色理论,采用BOD5、COD、NH3-N三项水质指标,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2000年的年平均水质进行灰色聚类分析,选择各分区的水质、水量、人口密度和国民生产总值四项影响因素,分析了该流域各平原分区的水资源价值,得出各平原分区水资源价值的区别,并估算了整个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的水资源价格,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该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为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本研究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结构的大系统特性,以及云南省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体状况,构建了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研究的PGESH模型。对云南省在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在2030年以前均为可承
为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应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本研究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所构成总效益为目标,统筹考虑人口、社会发展、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依存关系,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相对丰水区域水资源规划模型。以云南省水资源规划为例,对拟定3种方案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
本文采用Visual Basic 6.0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通过对用户、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建设项目地下水、地表水及项目取退水信息化管理,向决策者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
本文立足由于西北干旱区对水资源这一基础性自然资源与战略性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水资源问题,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人类活动、能源供给、气候变化等的密切联系,进而阐述了变化环境下区域水资源系统演变与模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水资源研究的科学理论与勘查技术、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地下水形成演变与可再生性维持、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水问题。针对淮河流域复杂的水资源现状,首先划分了计算单元,接着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水资源转化关系模型和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并通过实测资料宰定了参数,然后把三个模型耦合起来建立了“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复合系统互动模型。在此互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计算出现状年实际来水的承载能力、现状及规划水平年50%频率下的承载能力。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