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与在地城镇化的探索--基于成都市石村增减挂钩项目调查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的调查,发现其对新农村建设、地方城镇化发展道路等产生的作用,以为当前地方城镇化的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 研究结果: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村发展的三方共赢.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统筹城乡发展拓展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同时也让新农村建设获得了充足的外来资源,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探索了在地城镇化的道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增减挂钩项目还要克服技术与政策实施脱节的问题,要能够考虑项目实施后农民未来的生活状态和土地的经营问题. 研究结论:石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有效探索.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而引致了对农地和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以期为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类型不同,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不同.农业创业通过用地需求影响其转出意愿,而用工需求对转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非农创业的用工需求和创业年收
研究目的:揭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非均衡性.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采用熵权法、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协调发展模型对其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发展度、空间非均衡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在时空上存在非均衡性,在时间上呈现协调发展度的逐步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仍较低的状况,在空间上表现在区域城镇化的非均衡性,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呈
研究目的:探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能力及其权益认知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和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市民化能力、权益认知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二者与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研究结论:市民化能力的改善和权益认知程度的提高都能强化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对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地方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减少了部分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城市道路建设等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对城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研究目的: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方法: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各省区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研究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要素对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所起着贡献作用.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2003—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分别为73.09%、15.51%和11.40%.研究结论:土地贡献维持在稳定水平;应更加重视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劳动与资本扮演着比土地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提出城市内涵式、土
研究目的:在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论:2000-2011年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从2006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在2010年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针对土地城镇化超前的现象,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高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强集约节约用地,控制建成区面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财政可持续性的理论内涵和测度方法进而研究我国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演变规律,并探讨可持续型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Z-Score法,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1999~2006年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数从9.13下降到-4.52,2007年小幅回升到-1.64,2008年是我国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最低时期,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数仅为-9.83,2009年以来土地财政可持续性指
研究目的:本文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功能.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笔者通过对城镇建设用地功能的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历程的介绍,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新模式.研究结论: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生态利用协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手段.但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利用评价
研究目的: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等.文中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