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登革热是威胁人们健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2014年我国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地暴发登革热疫情,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媒介伊蚊控制是其主要控制措施,而伊蚊密度是评价防控效果的主要手段.目的:为了不同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监测方法,我们在野外对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进行了评价,并首次用捕蚊器和废旧轮胎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方法:在白纹伊蚊的发生高峰期8-9月,选择野外植被茂盛的白纹伊蚊孳生与栖息环
【机 构】
:
WHO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北京102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革热是威胁人们健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2014年我国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地暴发登革热疫情,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媒介伊蚊控制是其主要控制措施,而伊蚊密度是评价防控效果的主要手段.目的:为了不同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监测方法,我们在野外对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进行了评价,并首次用捕蚊器和废旧轮胎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方法:在白纹伊蚊的发生高峰期8-9月,选择野外植被茂盛的白纹伊蚊孳生与栖息环境2个,其中一个区域经常人活动,另一个区域无人活动.每个区域用100个幼蚊诱卵器、34个废弃的汽车轮胎、3台曼斯萃捕蚊器和5名以上对白纹伊蚊敏感的试验人员,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诱法与诱蚊诱卵器结果呈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2为0.1556;废旧轮胎幼虫数与幼蚊诱卵器阳性率呈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178;废旧轮胎的阳性率与幼虫数量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O.7399;捕蚊器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都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尤其在人和其他供血动物活动少的区域,其捕获效果较好,每天每台捕蚊器能捕获白纹伊蚊多达20-25只,与相同区域人诱15分钟能捕获白纹伊蚊18-45只.让人惊奇的是,在试验区域内,捕蚊器捕获淡色库蚊数量为8-32只之间,其与人诱法诱集的白纹伊蚊数量有很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072.捕蚊器对淡色库蚊发生高峰期,日诱捕数多达50 ~115只/台·夜.结论:野外登革热发生高风险区可以用捕蚊器或淡色库蚊的密度代替人诱法监测成蚊密度;在白纹伊蚊孳生水体少的区域可以使用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密度,但是要注意防止场所.废旧轮胎水体伊蚊调查是非常敏感的调查方法,也可以作为蚊虫采集的手段,但是要集中收集和管理,以减少蚊虫孳生.
其他文献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在东南亚是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in)重要的传播媒介,并且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型.为促进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我们已制作完成该蚊种的高分辨率多线染色体图谱.随着中华按蚊部分基因组数据的近期发表,对该蚊种基因组作图则越发显出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现有中华按蚊基因组数据库(https://www.vectorba
In order to evaluate a novel machine for barrier treatment,the study applied bifenthrin to a vegetated perimeter park-simulated area with known floodwater and woodland breeding populations of mosquito
目的 为研究亚洲璃眼蜱miR-451对其靶基因巨噬细胞游走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参考高通量测序获得的亚洲璃眼蜱miR-451序列,设计茎环及PCR引物,扩增获得该蜱种miR-451序列;并通过基因合成获得抑制miR-451的dsRNA序列,用于亚洲璃眼蜱饥饿成蜱体内注射.根据亚洲璃眼蜱MIF基因(暂未登录序列),设计特异性MIF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采用SYBR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anti-mosquitocidal,anti-malarial,anti-dengue activity and carryout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selected plant (Cassia occidentalis) which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
为了实现我国2020年消除疟疾的目标,疟疾媒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中一种重要媒介中华按蚊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有效控制疟疾的障碍,但是到目前中华按蚊抗药性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中华按蚊的参考品系。中华按蚊的实验室驯化和饲养难度很大,目前全国的实验室品系较少,本文利用中华按蚊实验室品系,从生测水平和酶活水平测定其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以利于进一步的抗药性监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抗性机制的深入研究。
登革热是由Ⅰ、Ⅱ、Ⅲ和Ⅳ型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10年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发生过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的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相邻,边境线长4060公里,境内外人员和物资交流频繁,本病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到云南并引起流行.自2000年以来,云南省几乎每年均有来自境外的登革热输入
蚊虫是主要的卫生害虫之一,它不仅吸血骚扰人的安宁,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蚊虫防治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蚊虫驱避剂是重要的防治手段之一,在众多驱避化合物中,避蚊胺(N,N-Diethy1-3-methy1 benzoy1 amide,DEET)自1957年推广以来至今虽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对某些蚊媒驱避效果较差,对人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长期高浓度使用会造成一系列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
蚊虫之所以能准确定位人类并进行吸血行为,是因为人体体温及生理代谢的挥发物对蚊虫有极强的引诱作用.L-乳酸、氨、1-辛烯-3-醇则是人体代谢物中的几种主要引诱化合物.不同引诱物对于不同蚊虫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致倦库蚊(Culex quin quefasciatus)、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淡色库蚊(Culex pi
登革热每年感染390百万人口,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登革热病例的多次输入和适宜的当地气候条件,近些年来很多地区已经从登革热低流行区转变为高流行区。自从1978年中国发生登革热爆发以来,了解中国近40年来登革热形式、判定登革热是否本地流行对登革热防空策略的布置尤为重要。通过结合登革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系统进化分析,本团队研究发现登革热四个血清型已在中国广州出现,其中以血清1型和
目的 蚊虫是重要的病媒生物,能传播多种传染病。目前,在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的传播媒介。此外,蚊虫还能因为叮刺吸血,对人和家畜都能造成严重的骚扰。因此,在蚊虫的发生季节,为了防控蚊虫危害,大量化学杀虫剂被用于蚊虫控制,杀虫剂的不当使用,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了解带有诱饵的新型"迈斯翠捕蚊器"对蚊虫的捕获效果,更好地完善捕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