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Nd-Hf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Late Cretaceous
【机 构】
: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出 处】
: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发表日期】
:
2013年8期
其他文献
182Hf-182W是一个短半衰期同位素定年体系(t1/2=8.9Ma).这个体系在宇宙化学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讨暴露年龄较长的铁陨石中os和w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本文研究了十几个来自于一个IID铁陨石Carbo的样品,并对每块样品同时测定Os和W同位素组成。首先发现这些陨石样品中的W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与这些样品的暴露深度相关:随着暴露深度的增加陨石中的εHZw呈降低的趋势。还发现ε186O
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和长期演化过程,花岗岩浆作用十分发育.依据锆石年龄和岩石组合,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9791~71Ma)、古生代(507~400Ma)、早中生代(250~185Ma)和晚中生代(160~100Ma).新元古代经历了3期(911~979、815~894和711~759Ma)岩浆作用,从强变形的S-型变化为弱变形的或不变形的I-型,揭示了同碰撞(979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陆壳物质可以进入地球深部,陆壳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钾-钠长石(Or-Ab)在高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行为非常重要.本文最近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系列的高压实验研究工作.以不同成分的碱性长石Ab0.2Or0.8,Ab0.4Or0.6,Ab0.6Or0.4和Ab0.8Or0.2为初始实验材料,利用六面顶大压机在3-7GPa,900-1600℃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碱性长石固溶体的高温高压相行为
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改造过程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模拟了来源于拆沉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安山质熔体和来源于软流圈的玄武质熔体分别与地幔岩石圈(二辉橄榄岩)反应的情况.安山质熔体与地幔岩石圈反应的反应产物为Opx(斜方辉石)±Grt(石榴子石).反应后,残留的Ol(橄榄石)中Fo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残留的Opx向顽火辉石方向演化,残留的Cpx(单斜辉石)向普通辉石、易变辉石方向演化,新形成的Opx中
硅酸盐熔体是将碳从地球内部输运到地球表面的主要载体.大气、海洋、沉积物和生物圈等碳储库中碳的含量一方面取决于风化作用、沉积掩埋和板块俯冲等移出机制,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火山喷发作为输入机制.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碳可能导致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冰川作用的终止.溢流玄武岩喷出的碳可能造成生物集群灭绝.在地球内部,相较于固相矿物,碳强烈地倾向于富集在硅酸盐熔体中,这有利于上地幔地震波低速带和过渡带发生部分融融。
超硅石榴石指由于Si占据石榴石中Al的六次配位位置而导致分子式中每12个氧原子对应超过3个硅阳离子的一种特殊高压石榴石矿物,一般只稳定存在于地幔深部(150-700km)条件下.本文对挪威西片麻岩区超高压橄榄岩和南非金伯利岩中石榴石中辉石出溶的EBSD显微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寄主石榴石与大部分(>90%)粒内辉石(单斜和斜方辉石)之间存在出溶拓扑关系。高压(>7GPa)下超硅石榴石的初始出溶为粒间
NaCl和CO2是各种地质流体中最常见的溶质组分,许多地质流体可近似为H2O-CO2或H2O-NaCl-CO2体系,例如热液金矿成矿流体,中高级变质流体等.因此,确定H2O-NaCl-CO2包裹体的密度、盐度、成分、均一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是研究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演化、探讨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等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应的热力学图解或计算模型对分析数据进行解释,是获
金红石因其形成过程与众多变质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U-Pb定年的理想对象,以及Zr-金红石温度计研究的日趋成熟,目前亟需其相应的同位素测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将为实际地质问题的讨论提供重要支撑,这也使得金红石Hf同位素的准确测定工作显得愈发紧迫和重要.本文利用配有193nm激光的Neptune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对低Hf含量的天然金红石样品JDX与R10进行了激光原位Hf同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本文以中祁连东部永靖地区的巴米山岩体和黑石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岩石成因以及岩浆产生的构造背景,为中祁连地块东部早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提供制约.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中祁连地块东部的岩浆作用主要受到了向北的俯冲-碰撞等构造事件的影响,在祁连山和西秦岭之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