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为更好地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32人)、临床及医护专业(285人)、其他非医专业(297人)本科学生进行横截面调查,并应用因子分析、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控制社会人口学(年龄、性别)、经济学(生活支出费用)、慢病、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等变量后,本科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均与专业、年级有关,生理健康(PCS)方面,健康管理专业高于临床及其他专业,大二年级高于大一年级;心理健康(MCS)方面,健康管理专业低于临床及其他专业,大四年级低于大一年级。结论:健康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可能是该专业学生面临专业发展的巨大压力。只有不断通过推动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其课程体系结构,强化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有效地改善该专业学生的生命质量,从而推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