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最广的一类蓝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动物和人体摄入,从而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MCs 的潜在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使得从分子水平全面的揭示MCs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成为了可能。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基于组学方法对MCs 的毒性和机制研
【机 构】
: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450001
【出 处】
:
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最广的一类蓝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动物和人体摄入,从而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MCs 的潜在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使得从分子水平全面的揭示MCs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成为了可能。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基于组学方法对MCs 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涉及到多个大鼠、小鼠、鱼、贝类等多个物种的肝脏、性腺、脾脏、脑、小肠、肺等多器官的毒性机制。研究发现,在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中均发现MCs 可以影响细胞中生物合成、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调节细胞中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凋亡、细胞骨架破坏和氧化还原障碍,从而产生毒性作用。同时,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如miRNA、circRNA、lncRNA 等)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与MCs 诱导的细胞凋亡、炎症、脂质代谢紊乱和氧化磷酸化密切相关,说明非编码RNA 和肠道菌群在MCs 的毒性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在肝毒性和生殖毒性中。然而,现有MCs 毒性的组学研究很少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修饰,而RNA 和蛋白质修饰对基因和蛋白质的定位、表达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这一部分研究仍有待进行深入挖掘。此外,多组学技术可以观察细胞中特定的基因、蛋白和通路的动态变化,从多个分子水平对细胞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对深入阐明的MCs 毒性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组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MCs 毒性的研究,为探索MCs 的毒性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目前的组学研究仍不够深入,无法充分阐明MCs 对某些特定基因、蛋白质和通路的调控作用。此外,在不同物种、性别和器官之间,MCs 的毒性作用仍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差异。因此,深入研究MCs 的毒理学机制对于解释MCs 的多器官毒性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Purpose: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lack the ability to retain students attention,neither do they fully leverage the benefits of using new technology.
Purpose:Online teaching is a hotspot of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Internet Age.Onlin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break the restrictions of space and time.
目的 观察热暴露下大鼠胸主动脉、肝脏和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及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钟基因BMAL1 表达水平的改变,为高温高湿环境下探讨钟基因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体内实验:选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4℃,热暴露组环境温度为32℃,14天.HE 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肝脏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IHC 检测大鼠
目的:随着纳米氧化钕(NPs-Nd2O3)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对健康的危害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深入了解长链非编码RNA 在气道致炎过程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气道炎症.本研究旨在阐明lncRNA loc105377478 在气道致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LDH 检测不同浓度NPs-N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尘肺病患者血清差异表达lncRNA,初步探寻lncRNA 在尘肺病患者临床分期和生活习惯暴露的关系.方法:收集尘肺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资料(性别、年龄、尘肺病分期、工龄、吸烟和饮酒)等指标,采集受试人群的血清,提取血清中RNA,对Bancr,linc00152,GAS5,HOTAIR,MALAT1,H19,UCA1 和PVT1八种lncRNA 的表达进行检测,再将上述lncR
目的:SIRT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和microRNA 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显示出保护作用.MicroRNA 和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但是,它们是否共同参与铅神经毒性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建立了铅诱导的小鼠时序神经毒性模型.方法:Western blot 和RT-qPCR 被用于确定SIRT1 在铅暴露后不同时间点在海马和皮层组织中的表达.生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