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楼梯行走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高危险动作,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退化,同时处理多种任务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下降。双任务范式中,任务难度越大,相互影响可能更大,姿势控制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在提高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预防跌倒方面已经获得了国内外认可。尽管太极拳可以有效的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表现出提高姿势控制能力的良好功效,但是关于太极拳改善双任务干扰时姿势控制能力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在不同双任务干扰时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2.1受试者选取65-75岁太极组、快走组以及对照组老年女性各20名为受试者。其中太极组与快走组规律锻炼年限在10年以上,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照组近6个月内无规律段炼史。受试者身体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2.2数据采集受试者立于楼梯前2米,以自选舒适速度进行上下楼梯行走5次,全程禁止跨越台阶。受试者分别在单任务模式,认知双任务模式,动作任务模式,以及认知与动作任务的组合模式进行楼梯行走测试,测试顺序随机。其中单任务即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楼梯行走;认知任务即受试者在楼梯行走的过程中进行100-999之间随机三位数连续减七;动作任务即受试者在楼梯行走过程中优势侧手持盛水的水杯,重约0.53kg,水面到杯口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cm。应用vicon红外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进行楼梯行走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的采集。2.3测试指标步态指标:步速、步宽、步态周期时长、双支撑时长占比;关节力学指标: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的屈伸力矩峰值与屈伸功率峰值;身体稳定性指标:抬脚高度、质心-压心前后距离、髋膝踝关节角度。2.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自变量为分组和任务类型,采用two-way MANCOVA对上楼梯和下楼梯因变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当分组与任务类型存在交互作用时,应用Tukey进行事后检验。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显著性水平为P<0.05。研究结果:3.1三组受试者上楼梯测试结果步态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组与对照组,太极组单任务中步频显著较大(P<0.05),周期长显著较小(P<0.05);认知任务中步速、步频显著较大(P<0.05),周期长显著较小(P<0.05);动作任务中双支撑百分比显著较大(P<0.05);组合任务中步宽、双支撑百分比显著较大(P<0.05)。身体稳定性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组与对照组,太极组四种任务质心-压心前后位移差、踝关节跨越角度显著较小(P<0.05),认知与动作任务中质心-压心内外侧位移差显著较小(P<0.05),动作任务与组合任务踝关节运动幅度显著较大(P<0.05),组合任务抬脚距离显著较大(P<0.05)。下肢力学指标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组与对照组,太极组单任务中跖屈力矩峰值、膝踝正功峰值显著较大(P<0.05),认知任务中伸膝力矩峰值、髋膝踝正功峰值显著较大(P<0.05),组合任务中伸膝力矩峰值显著较大(P<0.05)。3.2三组受试者下楼梯测试结果步态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终于与对照组,太极组单任务、认知任务中步频显著较大(P<0.05),动作任务中步频显著较小(P<0.05),步态周期时长显著较大(P<0.05),组合任务中双支撑百分比显著较大(P<0.05)。身体稳定性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组与对照组,太极组单任务中髋关节运动幅度显著较大(P<0.05),踝关节跨越角度显著较小(P<0.05);认知任务与动作任务中质心-压心前后距离显著较小(P<0.05),踝关节运动幅度显著较大(P<0.05),跨越角度显著较小(P<0.05);组合任务中质心-压心前后距离、踝关节跨越角度较小(P<0.05),髋踝关节运动幅度、抬脚距离较大(P<0.05)。下肢力学指标测试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快走组与对照组,太极组单任务、认知任务中膝负功率第一第二峰值、踝正功负功率峰值显著较大(P<0.05),动作任务、组合任务跖屈力矩第一第二峰值显著较大(P<0.05)。研究结论:在双任务干扰下,太极拳主要通过降低步速、增大步宽、延长双支撑时相的步态调节策略,通过增大支撑腿膝踝关节力矩及功率的肌骨系统调节策略,通过增大摆动腿踝关节运动幅度及跨越角度的动作调节策略,来起到保持质心-压心稳定性,提高跨越台阶抬脚高度的稳定控制效果,进而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