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的发生率远较肱骨髁上骨折低,但治疗困难,容易出现肘内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的复位手法和弹性髓内针固定技巧,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通过肱骨内外上髁两侧逆行穿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获得1年以上随访病人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的发生率远较肱骨髁上骨折低,但治疗困难,容易出现肘内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的复位手法和弹性髓内针固定技巧,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通过肱骨内外上髁两侧逆行穿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获得1年以上随访病人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年龄4~14 岁,平均6.4岁.我科通过摸索,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治疗策略:首先术前认真阅读X光片,通观察该部位骨折情况结合损伤机制,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和软组织绞链的位置,制定复位和进针策略.对本部位的骨折按急诊手术处理,以求在骨折部未充分肿胀前手术,以提高复位成功率及减轻医源性损伤.术中运用手法技巧和软组织绞链来进行复位,肱骨外上髁进针按AO标准操作,内上髁进针点仅显露肱骨内上髁的前侧,不向内侧和后侧剥离软组织,进针点位于内上髁骨突前方,开髓时尖锥突破皮质,改向外上方,与肱骨纵轴呈45°角,在肱骨远端内侧柱内前进,不可突破后侧皮质.开髓和进针时应防止器械滑向后侧,进入尺神经沟损伤尺神.结果 本组病例通过平均13.5个月的随访,按照 Fly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来进行治疗结果的评价,17例全部为优.骨折全部愈合, 无肘内翻,无Volkmann 挛缩和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及术后骨折再移位.结论 通过合理的手法和内固定技巧的应用,使手术操作更合理和安全,使儿童肱骨干远端与干骺端连接部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和有效固定, 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联合VSD材料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胫骨干骨感染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胫骨干骨感染缺损的患者10例,其中6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患肢6例,右侧患肢4例;胫骨干骨缺损长度为6.5cm~17.98cm,平均12.5cm.一期手术行胫骨干骨缺损感染创面清创,V SD材料覆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自体骨延长治疗下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本创伤中心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患者19例,其中股骨7例,胫骨12例.清创术后骨短缩缺损6-14cm,平均缺损8cm,所有患者行I期截骨术,术后第7天后开始进行骨搬运,1次/8小时,每次1/3 mm.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7.5
目的:影响后踝骨折远期疗效的因素之一是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基于生物力学,尸体的和小样本研究,当骨块大小超过25%-33%时,需要内固定后踝骨块,然而,骨块的大小对临床和放射学结果的长期影响还不清楚.方法:对123例单纯踝关节骨折涉及后踝的病人进行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时间4.3年(范围1.6-11.9),病人根据骨块大小分组,小(小于5%),中(5-25%),大(大于25%),和手术治疗后出现关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截肢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8例截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心理护理,出院前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效果。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例,陈旧性创伤伴畸形疼痛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对患者的腰痛、Oswestry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3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5
目的 探讨肘关节异位骨化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1年至2015年我科收治肘关节术后异位骨化患者5例,针对患者病程、关节活动情况,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术后给予伤口护理、相关并发症预防及康复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服用吲哚美辛.对比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本组5例患者术后获3~6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肘关节术前平均活动范
目的 疼痛规范管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术后快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36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患者接受疼痛规范管理。
目的:测量脊柱椎体终板截面的横径与矢径,利用数理学原理分析脊柱椎体—椎间盘受力传递规律,分析人体脊柱椎体—椎间盘的受力规律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10具完整成人干燥无缺损脊柱椎体标本(男6,女4);最小刻度为0.5mm钢制刻度尺,测量椎体截面横径L和矢径H.观察椎体截面:C2下截面到S1上截面,颈椎11个、胸椎24个、腰椎11个共46个截面.
目的:介绍我科临床运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腓骨肌腱腱鞘炎的经验体会,以推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我科运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腓骨肌腱腱鞘炎患者1例,患者系中年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红肿,伴有明显压痛,以外踝后外侧较为严重,伴有踝关节活动受限,经我科医师查体后以"右腓骨肌腱腱鞘炎"收入我科,并行踝关节镜下右腓骨肌腱探查滑膜清理+射频消融术。术中于外踝后侧及前下方各取一长约1cm刀口,通过踝关节镜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植入提供一种个体化、精度化的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146例因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男性90例,女性56例,年龄49~75岁,平均58岁.Ficat分期:I期12例,Ⅱ期36例:其中ⅡA型4例 ,ⅡB型15例 ,ⅡC型17例,Ⅲ期62例,Ⅳ期36例.将146例随机分为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