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阴陵泉穴施行隔附子饼灸,针刺三重穴观察痛风性肾病患者血肌酐量和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穴及针刺三重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量和血尿酸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出 处】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阴陵泉穴施行隔附子饼灸,针刺三重穴观察痛风性肾病患者血肌酐量和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穴及针刺三重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量和血尿酸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结合针刺三重穴对痛风性肾病肌酐、尿酸指标的干预有明显改善,是治疗痛风性肾病较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对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修复情况.方法:收集2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在督脉百会、大椎、腰阳关、第3颈椎至第7颈椎棘突下进行针刺,配合手阳明大肠经穴,在电针治疗后使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电生理检查,观察电生理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修复神经感觉障碍方面,经治疗后,感觉传导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体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93.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均有改善,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目的:观察定点斜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双盲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毫针治疗组)、B组(定点斜拔组)、C组(单纯牵引对照组).分别治疗10次.结果: A、B组分别与C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表明针刺法和定点斜拔手法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单纯牵引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意义不大.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口服固肾泄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UA、BUN、Scr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方氏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电针法治疗,针刺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1 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每周复诊2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疼痛指数(PRI)积分差值比较,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
目的:利用人体成分测量的方法,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的特点,以期为制订NAFLD的早期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百利达MC18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25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人体分析,获得体重、身高、脂肪率、脂肪量、肌肉量、推定骨量、内脏脂肪等级、BMI等指标.结果:NAFLD患者体脂肪率总体超标率为49.60%,18岁-39岁脂肪率超标为84.62%,4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是导致青春期生育期妇女月经不调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无排卵性月经不调、不孕、多毛、肥胖、痤疮等。在诊断为PCOS的患者中,约75%有月经明显失调,但约20%月经正常。月经不调症状复杂多变,临床上以月经后期、闭经、月经量少多见。西医治疗以达英-35为主,副作用明显的缺点。本研究是通过观察腹针配合雷火灸治疗PCOS所致月经不调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