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铝含量的热镀锌液中锌渣的电磁分离行为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镀锌液中的锌渣是影响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减少镀锌板表面的锌渣缺陷,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Al含量质量分数(0.18%Al,4.5%Al,55.0%Al)的镀锌液中的锌渣相在电磁场作用下的分离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热镀锌液中的锌渣具有不同的形貌和成分,锌渣的平均粒度随锌液中Al含量升高而增大,当Fe的含量超出其在锌液中的饱和溶解度时,锌渣数量也随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磁场频率为17.5kHz,磁感应强度为0.05T,电磁力施加时间为15s的工艺参数下,使用5mm×5mm方形通道陶瓷管,均可使热镀锌液中粒度大于5μm的锌渣得到有效分离。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某水电站第二次安全定期检查中主坝和左岸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的监测资料分析成果。提出了重点监测部位,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文介绍了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坝肩及水垫塘边坡监测仪器布置情况,并对其施工期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本文根据风险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在国外的应用经验,将大坝安全风险评估的原理、实施步骤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大坝风险因素、失事树分析法及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等诸多关键问题,并通过算例对文中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应用与说明。
时间序列分析作为现代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在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分析某重力拱坝的变形监测资料时,对EL145m高程三个测点的径向位移测值序列,分别建立了多维时序混合模型和多维自回归模型,这类模型将因果模型和时序自回归模型功能集于一体,经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比较,具有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高的特点;表明多维时间模型能充分提取蕴含干观测数据序列内信息,揭示大坝观测值序列自相关的影
针对当前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只能针对固定监测点提供简单的数字或曲线的特点,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和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引擎和可视化引擎的大坝安全状态监测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实现观测数据的三维可视化,从而使得大坝监控专家能够便捷地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坝体的状况。
在原有面板坝沉降统计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堆石体在浸水后的浮力作用和湿化变形、坝体填筑速度和水位变化速度对沉降的影响,从而得出新的综合分析模型,并利用沉降实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
李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的大型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和结构布置比较复杂,为此大坝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得较为齐全。监测系统采用了LN1018—Ⅱ开放型分布式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系统,该系统技术先进,稳定性好,可扩充性强,适于恶劣环境应用。垂线系统自1996年开始投入运行就采用了CCD坐标仪,监测数据表明测值规率性好。
本文通过对三峡船闸边坡形成后变形观测成果的系统分析,说明了边坡不同部位变形的收敛特点。分析表明,中隔墩和南、北直立坡顶的变形收敛很快,大部分斜坡上的表面测点变形也是收敛的,斜坡顶局部全强风化岩体上的测点收敛速度较慢。但也接近收敛,对边坡稳定没有影响。
本文利用湿化学法制备了WO3和CeO2纳米粉,用制备的纳米粉作为前驱体制备了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Ce掺杂WO3陶瓷,研究了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学行为,XRD分析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O3的三斜相逐渐减少,在1000℃和1100℃烧结的样品只有单斜相存在,用德拜模型可以解释样品的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的变化。
本文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以纯铝作为源极,氩气为工作气体,利用不等电位空心阴极效应,在钛合金(Ti6A14V)表面渗铝,形成均匀致密的钛铝合金扩散层,以期提高钛合金的表面性能。采用WTM-1型球-盘磨损实验机对钛合金表面渗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CS300P型电化学腐蚀工作站在0.5 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对钛合金表面钛铝合金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SEM、XRD观察分析了钛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