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不断发展,运动类App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定义了新的运动方式,其包含的丰富的功能,为运动带来了许多乐趣。例如:"咕咚""悦跑圈"等运动类App,有的侧重于运动数据的监控与记录,有的侧重于社会互动。侧重于运动数据的监控与记录的运动类App通过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装备,记录每日的运动量,实时监测运动速度,让你在运动时能明确地了解自己消耗的热量、跑步的距离、累计运动的天数。这种个性化的运动方式与互联网结合,达到了促进锻炼行为的效果。而侧重于社会互动功能的运动类App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互动功能,如"悦跑圈"等运动类App设置了"跑圈"的功能,可以使用户找到有共同爱好的运动发烧友,进而不再独自进行锻炼。还可以在运动后将运动的数据分享到"跑圈",进行群晒点赞评论等社会互动,增加锻炼的趣味性,使运动从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会化的行为,从而促进锻炼态度的改善。现有研究表明人们能够坚持运动并且将这种运动变成习惯的原因,是健身者开始渴求一种特殊的奖励。例如,在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时能够将运动数据及运动轨迹等进行好友间的群晒、点赞,这种互动能够使人有强烈的流畅感作为奖赏。参与者渴望这种"成就感"和"感觉很好"的到来,对预期奖励的渴求就会更强烈,从而促使人们会每天想去运动锻炼。但是现有关于运动类App的社会互动功能对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从感性及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证。因此笔者意在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运动类App的社会互动功能对锻炼行为起到的促进作用,为用户在选择各类运动App及选择运动App各功能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也为大众的健身提供科学的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2(性别:男,女)*2(监控运动方式:运动数据记录,运动数据记录+社会互动)的组间实验设计。运用实验法筛选没有使用过运动类App的被试60名,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并且保证每组的男女被试比率为1:1,进行锻炼态度量表(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八个维度)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的前测,之后使用悦跑圈App进行为期十二周的运动锻炼。其中第一组被试即控制组要求其在使用悦跑圈App时,不添加跑友,仅使用悦跑圈App的基础数据记录功能(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消耗卡路里数等),进行为期十二周的运动锻炼。第二组被试即实验组在使用悦跑圈App数据记录功能的基础上使用社会互动功能,即在悦跑圈App上互相关注,加为跑友,建立跑友圈,每次进行运动锻炼后,在获取到运动数据的同时,将运动数据分享上传到跑友圈,查看跑友运动排名,并互动点赞评论,进行为期十二周的运动锻炼。十二周后,进行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的后测。研究结果:首先,由于两组被试的锻炼行为态度的8个维度的初始值可能不一致,所以本研究需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以组别和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锻炼态度量表的8个维度前测分数为协变量,以后测分数为因变量来分析被试后测的8个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进行为期十二周的运动锻炼后,使用了运动类App社会互动功能的实验组在行为意向维度(F=6.76,P<0.05)和主观标准维度(F=10.17,P<0.05),与仅使用运动类App数据记录功能的控制组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根据锻炼等级量表的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十二周运动锻炼后,实验组的锻炼等级与控制组也存在显著差异,F=12.95,P<0.05。由此表明使用运动类App社会互动功能的被试不仅内在的锻炼态度发生了改变,外在的锻炼行为也很好地得到了促进。研究结论:运动类App的社会互动功能能够很好地激发锻炼者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来自亲朋好友之间的压力与支持对锻炼行为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增加锻炼行为的同时,改变了锻炼者的锻炼态度,使其能够不由自主的想去进行运动锻炼并乐在其中,从而使锻炼者养成锻炼习惯。这给我们的提示是,现在的体育参与往往不单纯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运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锻炼,还在于分享,我们应该充分的运用社会互动的作用,让五花八门的健身圈子更加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生活,真正提高它们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