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我院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胰肠吻合方式对胰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中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tandardPD,SPD)44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urs-PersevringPD,PPPD)1例。消化道重建顺序为胰肠、胆肠、胃肠吻合的Child方法。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均为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吻合方式:在胰腺断面后缘和空肠浆肌层用丝线作一排间断缝合,结扎固定后壁。在与胰管相对的空肠壁中间戳一个与胰管相当的小孔,消毒、止血后,用可吸收线均匀缝合胰管与空肠壁全层6-8针,暂不结扎。将大小匹配的引流管置入胰管内2~3cm,并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胰腺组织上。将胰管引流管经小孔置入肠腔。逐次结扎胰管与空肠壁缝线。最后将胰腺残端前缘和空肠浆肌层行间断缝合。如胰管引流管仅置入空肠内,并将引流管远端置于胆肠吻合口附近,称之为内引流;如胰管引流管置入空肠内,再于空肠壁穿一小孔,将引流管远端引出体外,称之为外引流。本研究行内引流者24例(53.3%),行外引流者21例(46.7%)。我们在行内引流的同时于胆管内置一T管,起到同时引流胰液和胆汁的作用。术后于胰空吻合口上下缘各置引流管一根。结果 45例患者41中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占2.2%)。该患者术后第5天开始每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白色浑浊引流液约100ml,每隔3天检测引流液淀粉酶值均高于正常值3倍。经抗感染、抑酸、抑酶、营养支持及通畅引流等治疗后,术后40天引流液量逐渐减少,引流液淀粉酶值恢复正常,术后4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后出院。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胰管空肠吻合病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发生率仅为2.2%,处于较低水平。证实此术式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此术式存在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胰肠吻合仅需10~15min。2.胰液或同时包括胆汁大部分被引流出体外,大大降低了肠腔内的压力和胰酶被激活时对吻合口的消化腐蚀作用。3.胰腺残端未暴露于肠腔内,无胰酶对胰肠吻合口的消化作用,从而减少了胰漏的发生。胰肠吻合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迄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每种吻合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而采用何种吻合方式处理胰腺断端主要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直接关系。不断改进胰肠吻合方式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使胰肠吻合口具备良好的血供、紧密、牢固、无张力,从而有效的降低胰漏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