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强对流天气发生潜势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观测资料、WRF分析场资料等,分析沈阳地区近10年(2005年至2014年)强对流天气气候背景特征、演变规律、日变化特征,将其划分为冰雹、雷暴大风(≥17 m·s-1)、短时强降水(≥20 mm·h-1)及混合型4大类.分析探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着重探讨增加14时(02时)探空对于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强对流天气中,沈阳地区以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雷暴大风,冰雹的发生概率最小,多数强对流天气在午后到傍晚发生;(2)从合成的T-logp图的温湿廓线形态来看,有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强对流天气中低层有显著湿区,与雷暴大风、冰雹为主型的相应温湿廓线有明显的形态区分,多数合成的T-logp图的显著特点是中层大气干燥;(3)冰雹型的0℃层和-20℃层高度、抬升凝结高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相应值,短时强降水型和发生短时强降水并伴有冰雹或雷暴大风型的抬升凝结高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相应值;发生雷暴大风时的平衡高度较高;短时强降水型的地面露点、1.5km露点温度最高,而冰雹型的相应值最低;冰雹型的1.5km温度露点差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天气的相应值;(4)冰雹型天气中T700-T500和T850-T500的值显著大于短时强降水型和雷暴大风型,并且冰雹伴随着雷暴大风等其他强对流天气同时出现时,所需要的条件性不稳定能量更大;(5)4种强对流天气类型的SI的平均值均出现了正值,说明SI失去了意义,表明更强的风暴(例如冰雹)发生前,大气层结是相对更稳定的,大气的湍流运动更小,阻碍了大气能量的垂直交换,不仅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贮存,而且逆温层的高度可以达到850hPa以上,在一定的条件下,一旦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将触发更强的对流天气;(6)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的K指数明显高于冰雹天气的相应值;(7)雷暴大风发生时的CAPE明显要小于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的CAPE,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垂直风切变较弱,雷暴大风需要强的垂直风切变;(8) WRF中尺度模式中的T-logp预报图,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地而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 (0.5°×0 5°)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6月9日发生在江西中北部的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
会议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省级单位在政务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形成、使用、管理和归档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电子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云南省电子文档管理工作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NCEPFNL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8月7日苏州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大陆高压
会议
声时程(sound duration)是听觉信号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恒频-调频(constant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 CF-FM)蝙蝠在回声定位过程中主动做出改变的声参数之一。听觉中枢—
  本文使用增长模繁殖法在初始集合中添加扰动,使用循环滚动的方式,在每次循环初始场中通过ETKF中添加扰动的方式给初值添加新的随机高斯扰动,实现模式的滚动运行,得出最终
会议
  对2007-2010年6-9月发生在江淮流域的19个无层状云(NS型)线状对流系统个例进行环流背景和地面形势分析。根据个例发生环境的整层可降水量,分成干环境(<50mm)和湿环境(≥50m
会议
  引用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气旋相空间(CPS)方法)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对两次江淮气旋的个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验证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和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江淮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辨率1°×1°)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冷空气侵入作用等方面,对宿迁2014年7月24~25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大型民族歌剧《宦娘》取材于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宦娘》一篇,1980年,由王泉、韩伟执笔创作剧本和歌词,天津歌舞剧院创作而成。整部歌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抒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