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明代戏剧评点可谓异花独放,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或诧其“何兴之暴”? 如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凌(濠)初、陈继儒等文学名家纷纷涉足于其中,成绩斐然;或者斥其陈陈相因,多腐词烂语,又往往割裂抄袭,缺乏认真的态度。其所以如此,实与戏剧评点发生的动因有关。戏剧评点的动因,要言之有四:阅读把玩之需、品评之需、指导创作之需、指导演出之需。晚明时期一般的戏剧评点本的刊行,大抵出于阅读把玩之需,其他三种,尤其是后二种的需要都不成熟,所以一般的戏剧文本的评点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三剧各有其特殊的内在的原因,为人们所关注,并提供了充分的阐释、研究的空间,于是而评点本独多,评点的价值亦普遍地较高。由此便造成了晚明戏剧评点集中于《西厢记》等三剧,而其他剧本的评点则相对地甚为冷落,总体上则呈现出“其兴也暴”,其盛难为继,其盛中有衰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