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接触理论视域下的句法功能演变探析--以回鹘文《弥勒会见记》kim一词为例

来源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突厥语中,“kim”为疑问代词“谁”之义.但在回鹘文哈密本《弥勒会见记》中kim一词新增充当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连接词的句法功能.这一用法无论在早期文献《乌古斯可汗传》中,还是晚清发现的《金光明经》中均未体现.长期的语言接触——吐火罗语对回鹘语的影响是kim一词发生语法化的动因.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海外华人社区吴方言与文化研究"研究团队海外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词表(修订版)、汉语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表,提取其中跟"方位词"有关的词条,进行大台北地区缙云同乡会老人口音之田野调查工作.在语音特点方面,反映本地方言有某些阳声韵的鼻尾音丢失、某些中古见系细音声母脱落成零声母、某些塞音声母读成鼻音声母、流通二摄某些韵收-m尾等现象;在连调变化方面,基本上以前字变调为主,后字一般不变调.偶有变调
中缅边境地带,即中国与缅甸接壤的边界两侧地区,主要包括云南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的沿边区域以及缅甸的克钦邦和掸邦木密支那、八莫、迈扎央、大其力、木姐、滚弄等地.本文对当地的山水等地理环境地名及村寨为主体的居民聚居点两类汉语方言地名作了简单介绍,分析了这些地名常见的命名理据,并大致归纳了其语言特点.
本文分析香港泉州、潮阳、海丰方言常用词汇的通语化、粤语化程度,讨论其通语化、粤语化特征,探究这种演变与词频、语义、语用因素的关系.
海外的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东南部.每个区域都有其流行的优势腔调,而最强势的就是惠阳腔和梅县腔.惠阳腔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越南、大洋洲和欧美,以马来西亚的人数和分布面积最广,是当地客家话的优势腔.它同时也是香港本土居民和新移民的主流腔调.20世纪70年代以前,惠阳腔曾经作为新界居民的主要交际语,但却在80年代以后让位给广州话.目前香港还有超过20万会说惠阳腔
关于西夏的职官及其机构设置情况,缺乏完整的史料记载,但是在部分传世及出土文献、文书、碑刻、题记等中,仍能发现一些反映西夏职官的信息,这为初步探讨西夏职官制度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记载信息试对西夏职官及其机构设置的变迁进行了梳理,认为:西夏立国初期所设职官及机构多仿宋制,中央职官机构,虽以中书、枢密分掌文、武二柄,但当时属制度的草创期,各自体系较为简单,且由于史料不足,还无法考察这些机构的实
西夏语文献解读过程中有不少语言文字障碍,这里略训诂一二.西夏文献中的“(眛)腦”非“洞房”,乃指“嫁妆”;“宁弛”谓等等,源自藏文la sogs pa的逐字翻译;“舖璃”对应汉文“拳”,意指“捲曲”;“蛧顶热”对应汉文“尉犁”,乃误将汉文“尉犁”读为“尉利牛”而为;“呢禂苄”对应汉文“吐谷浑”,读汉文“谷”为古禄切(kuk),“(圃)”乃合“傅滴均”三字之形而成,对应梵文vajra(金刚)的一词符
清乾隆皇帝一生创作大量诗歌,但是关于其满文诗作的研究甚少.本文对位于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碑文——乾隆御制《帝都篇》与《皇都篇》满文文本进行研究,其满文并非对汉文的简单对译,透过对满文文本的解读,修正以往对其汉文文本的误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乾隆帝的思想、韵文行文节奏,同时管窥乾隆朝初期满语文的发展情况.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华人众多的国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几乎可以媲美美国的建国史.粤方言台山话是美国华人社区原先通行的交际用语,粤方言广府话在华人社区地位如今超越了台山话的交际用语.语言、方言中的时间名词,反映了语言、方言使用者对时间范畴的认知.本文选取美国4个比较重要,也是较多华人聚居的城市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纽约华人社区里通行的粤方言广府话和台山话,选用词汇中指示有关年、月、日、节日
本文研究的满汉合璧《无量寿佛咒》(mohon akūjalafungga fucihi i tarni nomun),满文译者待考,乾隆年间刻本,梵夹装,满汉合璧,四周双边,半叶15行,页面26cm×10cm,版框21cm×6.5cm.本经版本虽称满汉合璧,但全经除去每页版缘页码部分出现经题“无量寿佛咒”字样及开篇佛像处有汉文佛号外,再无汉文.另外,佛像处另有藏文佛号.
佉卢文11号文书是一份国王发给州长和督军的,关于处理收养纠纷案件的敕谕文书.此件文书虽文字不多,但通过对其三个译文本(T.巴罗英译本、王广智汉译本、林梅村汉译本)的比较,发现该文书内容反映了3-5世纪鄯善王国的一些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