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简称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以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有意的直接的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自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情绪表达冲突是指个体处于既想要表达情绪,同时又担心表达真实情绪将导致消极后果的矛盾心理状态。以往大量研究表明,情绪表达冲突与心理症状(如心理痛苦、抑郁、焦虑)、非适应性行为(如进食
【出 处】
: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简称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以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有意的直接的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自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情绪表达冲突是指个体处于既想要表达情绪,同时又担心表达真实情绪将导致消极后果的矛盾心理状态。以往大量研究表明,情绪表达冲突与心理症状(如心理痛苦、抑郁、焦虑)、非适应性行为(如进食障碍)呈正相关。青春期是一个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时期,处于该时期的青少年可能经历更多的情绪表达冲突。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情绪表达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因此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考察情绪表达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同时探究焦虑的中介作用和拒绝自伤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广州一所中学的1672名学生(Mage=16.12岁, SD=1.56)进行调查,其中男生766名,女生906名。调查共进行两次,间隔时间为6个月。研究采用SPSS的PROCESS插件检验中介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情绪表达冲突与青少年自伤呈正相关;(2)在控制了性别和基线的自伤后,情绪表达冲突完全通过焦虑预测自伤;(3)拒绝自伤效能感的调节效应显著,当青少年的拒绝自伤效能感较高时,情绪表达冲突和焦虑对自伤预测不显著;反之,情绪表达冲突和焦虑均显著预测自伤。本研究首次探究了情绪表达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潜在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轻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的退热作用。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4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轻症流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奥司他韦胶囊、蒲地蓝口服液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发热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发热,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
为提升我军战时人员失温的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通过对白银山地越野马拉松选手失温伤亡事件的发生原因、应急搜救处置、抢救治疗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行我军战时失温伤员救治能力现状分析,从战时伤员失温诱因掌控、失温的防范应对能力提升、伤员失温救治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文章从"凝视"理论切入,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一、二季节目内容,相关访谈和网友评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乘风破浪的姐姐》所呈现出的话语及其与社会与文化语境的关联,批判性地总结出基于文化工业和性别政治逻辑,即"制作者与表演者"和"男性观众与女性观众"的两组凝视关系,进而阐明这两组凝视关系如何交互地建构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内外看似绚丽但自相矛盾的话语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一门必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教育模式也被广泛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推动着音乐教学的变革,给音乐作业设计也带来许多新元素。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智慧教育下小学音乐个性化作业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延安柴油机厂的工人师付和技术人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在学习了三角活塞旋转发动机、差速型旋转活塞发动机及其他类型发动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其他发动机有着结构简单、紧凑等特点的新型发动机——摆动活塞发动机.
我国历来重视国家非遗的保护,将非遗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宣传好是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社交活动被大大压缩,网络社交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加大非遗纪录片的制作和在网络社交媒介上的投放力度,是促进民众对我国非遗文化了解的有效途径。作为社交媒介的"网红",B站成为年轻人聚集的交互社区,凭借其自身特有的传播方式在催生媒介变革的同时,也为非遗纪录片的衍生和成长提供了土壤。
目的探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15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
自杀是一种有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近几年在我国青少年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探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对青少年自杀风险的识别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发现,情绪反应性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因素,但是关于两者之间具体的影响机制知之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和研究表明,痛苦不容忍和抑郁可能在情绪反应性和自杀意念之间扮演重要作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