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道探查术(LAS-CBDE)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LCD)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TCBDE)治疗胆管结石失败时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行LTCBDE失败的48例胆管结石
【机 构】
:
江苏 无锡 解放军101医院肝胆外科 南京军区腹腔镜外科中心 214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道探查术(LAS-CBDE)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LCD)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TCBDE)治疗胆管结石失败时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行LTCBDE失败的48例胆管结石患者分别随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mall-incision common bileductexploration,LAS-CBDE)(24例)及LCD(24例)治疗,对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LAS-CBDE组中,完成经胆囊管探查19例,胆总管切开探查I期缝合5例,并发症1例.LCD组胆道探查后均Ⅰ期缝合,并发症4例,其中2例手术治疗.两组总住院天数、费用及术后应用镇痛剂例数、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输液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CBDE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腹腔引流时间短于LCD组(P<0.01).结论: LAS-CBDE及LCD均可作为LTCBDE治疗胆管结石失败时可选择的微创术式,有优势互补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2005年间经治的7例腰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有腰背痛、腰部肿块、恶心、呕吐.腰上三角疝7例.2例病人利用邻近组织缝合修补,5例使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腰疝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腹外疝,临床表现是诊断腰疝的关键,CT和MRI可帮助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目的: 研究磁性纳米粒子与光敏剂螯合的技术方法,了解该螯合物是否能促磁性纳米粒子进入肿瘤细胞内.方法: 制备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螯合物进入结肠癌细胞的情况;通过兔Vx2肝转移癌模型,利用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技术在体研究该螯合物进入肝转移癌内情况.结果:光敏剂可以与磁性纳米粒子螯合成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成像证实:光敏剂一磁性纳米粒子螯合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要点、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3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组(观察组)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组(对照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美容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不仅能达到创伤小、美容
本文论述了肿瘤的生物学特征预测肝癌转移复发方法,探讨了重视肿瘤微环境对肝癌复发转移的影响,从生物学通路的角度分析了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阐述了重视肝癌干细胞的作用,讨论多靶点、多步骤靶向治疗干预肝癌复发转移的特点、优势和趋势。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在大鼠逆行隔离灌注(RIHP)模型中对肝脏毒性作用,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04只体重300~400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术前对照组,余分A、B、C、D 4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不含As2O3的乳酸林格氏液,B、C、D组灌注As2O3的剂量分别为0.75mg/kg、1.5mg/kg、3mg/kg.实验组均采用RIHP,即经肝动脉灌注A
目的: 建立大鼠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模型,探讨在大剂量化疗药物肝脏隔离灌注过程中,HTK液经肝静脉逆行灌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只体重300~35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F六组,每组20只,手术建立大鼠隔离灌注化疗模型.A组作为对照组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林格氏液:B组经肝动脉灌注含30ug/ml三氧化二砷的林格氏液,余同A组;C和D组均经肝动脉灌注林格氏液,但与A和B组不同的是分别经肝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果: 手术前后Child-pug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CIR-MSC)的生物学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研究CIR-MSC和健康人MSC(ND-MSC)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细胞的体内外致瘤性、细胞核型.结果:CIR-MSC不会感染HBV,CIR-MSC和ND-MSC均没有体内外致瘤性。CIR-MSC的增殖力明显低于ND-MSC,两者P2累积扩增率分别为(CIR-MSC vs.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307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乙肝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病例治疗.结果: 手术病死率为3.6%,其中肝移植病死率为0.随访10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肝性脑病发病率为2.3%,再出血率5.5%.结论: 外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基本令人满意,其手术方法个体化,肝移植和改良Surgiura术效果良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8年3月对3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结果: 手术切除29例,手术切除率为93.6%,根治性切除20例,手术切除率为64.5%姑息性切除9例,2例仅行内引流术.结论:Bismuth-Corlette分型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能否切除取决于病期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