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单调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抗剪连接件将FRP板与混凝土板连接起来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即形成了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开展了采用FRP开孔板连接件和环氧树脂2种方式连接的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单调静力性能试验,重点对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滑移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桥面板的破坏均以FRP板与混凝土板的连接界面破坏为标志;采用FRP开孔板连接件连接的组合桥面板,在FRP板与混凝土板界面处的滑移增量随荷载增大逐渐加大,最大滑移量为0.55 mm,而采用环氧树脂连接的组合板在整个加载过程几乎没有滑移;采用环氧树脂连接的桥面板比采用FRP开孔板连接件连接的桥面板的抗弯承载力高22%,极限跨中挠度比后者小13.4%,这主要是由于FRP开孔板连接件滑移较大所致.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电子工业用的高纯过氧化氢水溶液的应用和规范。详细介绍了用于储存和运输高纯过氧化氢水溶液的容器材质的要求,以及容器的洗涤和污染检查方法。简要介绍了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住友化学公司和アイ七ロ化学公司用于储存和运输高纯过氧化氢水溶液的容器。
回顾我国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间各个生产工序技术进步的概况,并提出对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论述了双氧水的生产方法及工艺技术,详述了催化剂载体氧化铝的国内外研制现状,指出使用助剂对载体进行改性,可以制得性能优良的载体。同时对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蒽醌法固定床工艺生产双氧水用催化剂常采用浸渍法制备,国内外大多在载体预处理、添加助剂、浸渍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催化剂的综合性能。
通过坍落度、贯入阻力试验,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以及氯盐溶液浸泡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钢纤维掺量、纳米矿粉种类和掺量以及混凝土基体强度对纤维纳米混凝土工作性能、凝结时间、基本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纤维掺量增加,纤维纳米混凝土坍落度逐渐减小,各龄期强度和28 d龄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呈增大趋势;随纳米SiO2掺量增加,拌合物坍落度快速降低,初凝、终凝时间缩短,
通过自行改造的测试系统,实现了对早龄期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体系中纤维-基体界面性能的测定,考察了龄期、基体组成、埋入深度、纤维表面特征等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加,界面的黏结强度逐渐增加,相对密实的基体组成有利于提高界面性能;随着埋入深度的增加,纤维-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降低;而三角形截面及化学沉积改性的纤维与基体之间具有更高的界面黏结强度。
通过4个不同钢纤维体积率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测试了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应变和侧向位移,分析了钢纤维对连梁中钢筋应变和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对连梁的纵向钢筋应变、箍筋应变和侧向位移影响明显;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大,钢筋的极限应变和连梁的极限位移都显著增大。
通过1根普通高强混凝土梁和3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分析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纤维部分增强高强混凝土梁跨中挠度及裂缝宽度随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钢纤维掺入层厚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跨中挠度及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强混凝土梁中部分掺加钢纤维能够有效地控制梁的刚度及限制裂缝的发展,疲劳抗裂性能及变形性能随着钢纤维混凝土层厚的增加而提高。
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不能满足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的需要。在对7根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和3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试验的基础上,对其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通过对8个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分数、节点核心区配箍率、柱端轴压比等因素对节点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适当增加,节点的抗裂性能显著提高,配箍率对节点抗裂性能的影响较小。最后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裂强度的计算方法。
为了给混杂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计算模型,根据层内混杂FRP加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以退化三线形模型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考虑了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和体积含纤率的影响,提出了混杂FRP加固混凝土柱的骨架曲线特征点参数确定公式和滞回曲线退化刚度确定公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值比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