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白垩世伸展构造作用——来自海南岛基性岩墙群的证据

来源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性岩墙群起源于地球深部,侵位于不同的地壳层次,是深源岩浆浅部侵位之产物,也是伸展构造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构造演化意义。对不同地区的基性岩墙群进行精确的定年可以限定构造演化的时空格局,对基性岩墙群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为上地幔的物质组成提供制约。
其他文献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不同的健康效应。元素硒(Seo)和硒化物或硫化物硒(Se2)难溶于永,抑制硒的生物有效性;+4价硒易被腐殖酸、铁锰氧化物和粘土矿物吸附,其生物有效性受到制约;+6价硒易于迁移和被生物利用。所以,不同形态的硒具有显著差异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着环境中硒的迁移、循环、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已有的研究表明,硒的生物有效性不仅与地质环境中的总硒有关,更取决
@@近10多年来,我国西部阿尔金南缘多种类型高压-超高压岩石的陆续发现,使该造山带成为研究大陆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由西向东主要分布在江尕勒萨依、清水泉和英格利萨依三个地区,它们共同构成同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时代为475~509Ma,其形成主体是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其中,部分岩石代表的俯冲深度可达>200km 甚或>350
@@金红石出溶钛铁矿的现象,文献中以前仅在南非Jagersfontein金百利岩之中见有报道,其中一些还被封存于残存有柯石英假象的石英颗粒之内(Haggerty,1983),但对其形成机制与地质意义的研究则鲜有报道。南阿尔金榴辉岩中金红石普遍出溶钛铁矿,出溶钛铁矿多为长柱状,并常呈两组方向分布在金红石颗粒之内,少部分呈裙边状分布在金红石颗粒的外围,这些特征与Jagersfontein金百利岩中的现
@@自从大别造山带榴辉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对其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证明,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南陆块俯冲到华北陆块之下进而发生碰撞形成的大陆碰撞型造山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岩石类型出露最齐全、保存最完好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通常,大别山造山带从南到北,大致可划分为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超高压变质
@@在扬子板块北缘的幕府山地区,以震旦系-三叠系为主体的盖层内滑脱构造发育,由于地层厚度、岩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滑脱层的构造样式和变形强度差异明显,普遍存在不协调的地壳变形特征,可主要分为上变形层、中变形层和下变形层。
@@大别山各超高压变质岩片的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基于此的折返模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相比南大别和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简称南大别和中大别),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简称北大别)仍缺乏相应的变质年代学约束,从而限制了对于深俯冲岩片折返过程的深入了解。查明大陆折返过程中退变质流体来源(外部流体VS内部流体)以及稀土元素(REE)在此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对北大别麻粒岩中锆石年代
@@南黄海盆地有可能是我国海域唯一经历前陆阶段聚敛挤压、燕山阶段拉分断陷和喜山阶段伸展拆离多期构造运动变形改造的极其复杂的中、古生代盆地,与上扬子区四川盆地不同,下扬子海区南黄海盆地还是我国海域最后一个至今尚未获得工业性油气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通过研究,指出下扬子海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具有独特油气地质特征。推进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科学性、前缘性、挑战性并存,理论实际意义
@@黑龙江省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岩带是一条新生代的富钾火山岩带,受长400km,宽50km,NNW走向裂符控制的。笔者曾通过科洛白榴碧玄岩中的方辉橄榄岩地幔包体和白榴霓霞岩岩浆包体的研究,推测原始的地幔在富含不相容元素的流体交代作用下形成了富集地幔,白榴霓霞岩包体和富钾的火山岩则来自这类交代型地幔不同阶段部分熔融的岩浆。本文拟通过小古里河火山岩的岩相学研究进一步揭示这种富钾火山岩与
@@新疆喀拉通克、黄山、黄山西,吉林红旗岭等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都产于晚古生代中亚造山带,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有截然不同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它们形成于造山后伸展阶段(如:Qin et a1.2003; Wu et al.2004; Zhang et al.2009):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如:Pirajno et a1.2008)。毫无疑问,这两种地质背景下镁铁质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有非常明显的
@@晚中生代时期发生的巨量岩石圈减薄是华北克拉通在显生宙经历的一次重要破坏事件,但迄今对于岩石网减薄过程的动力学仍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晚中生代时期,伸展构造体系广泛分布于辽东半岛地区,发育辽南和达子营变质核杂岩,万福和大营子-黄花甸拆离断层系,丹东、通远堡和本溪断陷盆地。这一系列伸展构造体系的组成结构、构造一岩浆关系、运动学方式与动力学特点等各个方面与华北地区区域伸展作用具有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