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θ爆发式刺激(theta-burst stimulation,TBS)对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用三个不同的TBS刺激方案,对35个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区进行刺激。刺激前及刺激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记录双侧舌骨上肌群的运动诱发电位。
【机 构】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 处】
:
第七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θ爆发式刺激(theta-burst stimulation,TBS)对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用三个不同的TBS刺激方案,对35个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区进行刺激。刺激前及刺激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记录双侧舌骨上肌群的运动诱发电位。
其他文献
目的 较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肌筋膜放松手法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在跟痛症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选择跟痛症患者45例。纳入标准为:1、隐匿性发病,负重时产生疼痛,痛点主要为足跟,伴/不伴前足疼痛;2、单侧足跟痛,早晨起床后或者长时间坐卧位后站立行走第一步最痛;3、低强度步行或运动后,跟痛症状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步行或运动后症状加重;4、足跟痛超过6个月,且其他治疗无效者。
目的 通过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在SDS治疗过程中肌肉活化和放松的状态,并与普通腰牵作对比,给医生提供反馈信息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效果评价、促进治疗效果,避免肌肉疼痛现象,缩短治疗周期,为患者创建更好的治疗体验。方法 本实验通过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选取了2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探讨静息状态下腰背痛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7男5女,23.8±3.6岁)正常状态与腰背痛状态(肌肉注射5%高渗盐水)的静息态fMRI数据.
Object: Many studies suggested that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MF) was useful for early healing of wound.But low frequency EMF bioeffects on HFs growth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This p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sEMG)系统分析比较表面电极与针电极在反映胫前肌活动的EMG信号特征的相关性,以确定改良针电极可有效评估深部靶肌肉的活动水平和功能状况.方法 17名健康受试者(11女6男,22.76±3.31岁)分别在表面电极和针灸针电极下完成踝背屈动作,采集胫前肌最大随意收缩时的EMG信号,比较两种采集方法下受试者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的影响,探索纠正偏瘫足下垂步态的科学方法。方法 把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等辅助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以上治疗30分钟/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观察4周。
目的 通过肌肉能量技术(MET)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12例治疗分析,探讨MET对AS急性发作期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性指标的改善的可行性及疗效,以寻求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障碍的新的可行的物理治疗方法。
目的 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前后相关神经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探讨低频电磁场对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利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环境中悬浮诱导,获取骨髓源神经祖细胞。
目的 比较太溪穴和丘墟穴的fMRI实验,明确同一节段不同经穴的作用的特异性。方法 选择合格受试的青年受试者12例,采用3,0TMRI,采用了非事件相关设计模式,将针刺丘墟穴和太溪穴的次序进行随机分配,在扫描时按随机次序针刺太溪穴或丘墟穴,然后采用图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脑网络,并观察针刺感觉。
针刺后得气与否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也被历代针灸医师重视。目前能够查阅到的针刺得气研究,绝大部分是探讨生理状态得气对脑功能的影响。针刺外关穴(SJ5)对机体病理与生理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结论尚不统一。我们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例进行外关穴(SJ5)针刺,在针刺的同时运用fMRI扫描脑部,获取脑激活区的图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