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土在自重及其上覆荷载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沉积过程,主要在竖直向力的作用下固结稳定,所以可能产生竖直向和水平向以及介于水平和竖直之间的斜向的力学性质不同.本文应用常规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法(压缩、直剪、无侧限压缩、三轴压缩试验),对西安某黄土梁洼地区的Q黄土进行了竖直向、水平向及斜向不同角度(0°,15°,30°,45°,60°,90°)黄土试样的常规力学特性试验,得到了不同取样角度取得的试样不同的力学
【机 构】
: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土木系(西安)
【出 处】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在自重及其上覆荷载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沉积过程,主要在竖直向力的作用下固结稳定,所以可能产生竖直向和水平向以及介于水平和竖直之间的斜向的力学性质不同.本文应用常规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法(压缩、直剪、无侧限压缩、三轴压缩试验),对西安某黄土梁洼地区的Q<,3>黄土进行了竖直向、水平向及斜向不同角度(0°,15°,30°,45°,60°,90°)黄土试样的常规力学特性试验,得到了不同取样角度取得的试样不同的力学特性及其指标,反映了黄土的各向异性,说明在边坡和地基工程中应该采用相应的力学特性参数.
其他文献
本文用直接试验方法,对粘性土进行了非饱和三轴拉伸和单轴拉伸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就粘性土受拉状态下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以及吸力的变化特性进行了阐述,以供对抗拉强度和极限应变的深入研究之用.
该文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原理,探讨了将其用于SISO线性定常系统模型辨识的可能性及算法,然后把该算法引入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并在matlab软件包中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有关考题验证表明,该算法是成功可信的,能有效用于加载条件可控、位移输出可测的可近似描述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大量岩土工程流变变形破坏实际中.
自然界中的土,通常是以土粒、土中水和土中气三相形式存在,也即是常说的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土中气、水存在形态以及相互转换规律.将非饱和土的水气转换的细观现象与土的特性联系起来,才能定量的描述非饱和土强度、变形等规律.为此,本文作者进行了非饱和膨胀土的有关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非饱和膨胀土的水气运动规律,分析比较了膨胀土在反复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以及原状膨胀土与重塑膨胀
在对金属材料、岩体材料的力学介质机制分析和数值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作者对岩体力学的两个基本而又十分深刻的问题的学术思想:①岩体的力学介质性态的类型由岩体的表征体积单元尺度与岩体工程尺度的比值所确定;②当裂缝、裂隙、空洞、空隙孔隙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缺陷并存时,高层次的缺陷对岩体的变形、稳定、破坏起主导控制作用.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支护的优化选型,计算了采用锚喷支护、砼衬砌和预应力锚索等支护型式的围岩的应力与变形,并根据计算结果对锚固区或衬砌结构进行承载力检验,判断洞室和稳定性和支护形式的合理性.经计算分析可知:对跨度大、边墙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水平岩层中的地下洞室,较为合理的支护型式为在施作锚喷支护的基础上,对顶拱加设砼衬,侧墙加设预应力锚索.
本文详细地给出了适用于任意形状滑动面土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布条分法的新实施方法,缩短了计算步骤,简化了计算过程.
线法测量被用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以监测岩体内部水平变形.在选择典型点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将受开挖影响明显及不明显两种状况下的水平位移加以区分,并适当考虑结合试验结果,以统计方法和灰色理论分别建立了揭示其弯化规律的监测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实际应用特点,对两种监测模型进行了对比.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是近代计算机技术在岩石力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现场观测得到的结构面数据只是有一维或二维的分布特征,而且通常包含采样误差.所以必须经过处理,消除采样误差后,才能用体视学的方法推求三维结构面的分布参数.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数据是根据三维结构的分布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法抽样生成的.而结构面三维网络的图形显示可用Visual C++结合Open GL技术实现.本文归纳了
本文采用统一强度理论作为岩石的破坏准刚,根据空腔膨胀理论求解了弹体在侵彻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求出了弹体以450~1400m/s的初始速度撞击岩石的侵彻深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弹头形状、及强度理论参数b对侵彻深度的影响.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了岩石的非均质性对其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岩石的均质性越差时,岩石微结构的细胞元的力学特性差异越大,岩石整体的力学特性较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平均力学特性越小,岩石变形的非线性特征越明显;反之,岩石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力学特性差异越小,岩石整体的力学特性越接近较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平均力学特性,岩石的线性变形特征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