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来源 :岩溶地区水、工、环及石漠化问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全面论述本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从地学角度提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及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1998年山东半岛近岸生物资源调查结果和1983~1985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对生物资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渔业资源经济品质下降,主要是表现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质类、经济类和次经济类渔业资源减少、渔获量下降、在总渔获量中的比例减少,优质类渔业资源17种,占渔获量的6.08﹪,经济类渔业资源29种,占渔获量的1.63﹪,次经济鱼23种,占渔获量的5.
本文首先对南沙海区的地理位置和渔业环境作了介绍;然后对周边国家像日本、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台湾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南沙海区的陆架区、岛礁区和大洋区进行调查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指出南沙海区渔业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以充分利用好这块海域的渔业资源.
本文报道了南黄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理力学方面的分析结果;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南黄海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区样品主要为软、粒径较细的沉积物具有高含水量、中~高塑限,高压缩性和抗剪切强度小的物理力学特性.
在南黄海,大量的潜在灾害地质因素通过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出来.作者通过对各种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形成机制、发育特征和致灾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不同灾害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工程上的建议.南黄海灾害地质因素分布以60m水深线为界,小于60m的浅水区内分布类型多、致灾性强,海上工程施工前应做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土力测试等工作.
对黄海际架区的7条测线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磷(TP)的分析测定,阐述了调查海区TP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水动力条件、粒度及磷的自生作用等因素,探讨了TP聚集区和分散区的成因,发现沉积物的粒径与TP含量的相关性较差,与其他区域P的丰度进行比较后,认为黄海表层沉积物中P为非陆源性的,并处于"弱贫化"状态.
根据1998年6月和9月的调查资料,对黄海北部浮游甲藻数量和营养物质IN,IP,N/P以及COD,pH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因子和多因子组合相关分析中,IN,IP,COD与甲藻数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和N/P、pH呈正相关关系.
海底沉积物类型对许多领域,包括海洋地质、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海道测量及海洋渔业等,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得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的传统方法是依靠地质表层取样和地质钻孔取样.近十年来,利用声学测量数据进行海底底质分类的方法开始受到重视,与传统的地质取样方法相比,声学底质分类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以条带测量的方式,可以对海底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覆盖测量,并同时提供水深和类
本文首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定以及一些沿海国关于维护本国海洋科学研究权益的规定作了系统的介绍.然后就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资源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权利和管辖权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将维护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权益的战略措施展开了系统具体的分析说明.
1995年1月24日江西省寻乌县发生M4.5级地震,本文从震例的角度,对该次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与震害、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地震活动背景情况作了初步探讨,并对震源重新定位.
从寻乌5.5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宏观震害考察结果,结合近场强地面运动观测中几次较大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析宏观烈度分布特征,认为烈度分布特征除了受构造控制外,还与地形、地基土质条件有关,极震区长轴方向显示鸡笼嶂—寻乌—八尺北西向断裂是寻乌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发震构造受控于华南块体构造应力场,发震区处于北北东向河源-邵武断裂中段和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