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寸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论藏品保管工作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型与提升

来源 :地方性博物馆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ttf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地方性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多停留在对“物”负责、对内保守的状态,随着新时代“让文物活起来”观念的提出和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藏品保管职能范围进一步拓展.文章通过对博物馆公开藏品信息、库房开放、藏品托管、一般性鉴定、藏品修复、文创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地方性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提供借鉴,力求藏品保管工作走出库房,走进公众,真正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与“青少年儿童”的双向视野之中建立起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西北大学博物馆青少年儿童问卷调查揭示出高校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功能与青少年儿童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满足青少年儿童对博物馆的体验.
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中小学生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群体.中小型博物馆与中小学校之间合作正当时,交流、分享、合作有助于互利共赢,实现博物馆教育创新持续发展.博物馆是知识的宝库、艺术的殿堂.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成为普遍行为.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在博物馆里,可以亲身感受到一个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发展的脉络,通过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与新闻系专业师生合作,让“使用与满足”“传播学的社会功能”“选择性接触”等经典传播学理论有了新的外延,升华了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和文化阐释作用,也有利于高校学生深化对于博物馆的认知.
高校博物馆由于其身处高校内部等特殊性,以服务高校师生为主,服务地方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博物馆应加强与高校博物馆的合作,推动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文物保护等方面实现互动合作,共同致力于服务地方、服务大众,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
高校科技博物馆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投入到馆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来.电子科技博物馆有针对性研发不同的科普教育项目,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开展馆校合作,整合高校教育队伍资源,探索馆校合作的途径.
在“西安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创新工作中,博物馆组织多元化的中小学生团队参观活动、馆内科普活动、传统文化活,藉此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推进研学旅行工作.2017年11月,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陕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安市教育局认定25家单位为“西安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
博物馆讲解作为连接学术和大众的桥梁,是实现教育职能的重要一环,在向公众阐释文物内涵、传达展览主题方面至关重要.讲解工作对于讲解员的学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讲解评估体系.
电子科技类博物馆应以传播学方法为研究路径,传递信息、共享知识,让参观者不仅学习知识,激发情感,让教育活动应成为一种仪式,以重要时间节点为抓手、以核心人物为主导、以交互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活动体系,达到激发探索兴趣、提升专业认同.
山东博物馆近年来不断完善宣传推广的整体结构,创新品牌建设、重点展览、教育活动的宣传推广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宣传,建立一个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普适于一般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体系.
当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都远不如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骨木镶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宁波骨木镶嵌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此同时,浙江省内,尤其宁波全市范围内的众多公私博物馆亦藏有数量庞大的骨木镶嵌类文物,但大多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影响着文物的稳定保存和展示效果.本文在介绍骨木镶嵌的历史脉络基础上,阐述